- 主题:之前说帝都光头的帖子被删了……但最终还是落实了……
近几年整体人数和实力上还是浙江第二吧
【 在 foxicreat 的大作中提到: 】
: 数学还是上海最强 湖北其次吧
--
FROM 123.125.174.*
转个感觉说的还不错的
教育资源与竞赛生态的“南北失衡”
1. 湖北的“竞赛工业化模式”
- 集中式培养体系:武汉的武昌实验中学、藏龙高级中学等学校形成“竞赛工厂”,通过选拔尖子生、专职教练团队、高强度训练(如寒暑假封闭集训)提升竞争力。
- 政策倾斜与资源整合:湖北省近年来将数学竞赛纳入“教育强省”战略,省级财政直接支持竞赛培训基地,甚至引入大学教授参与命题研究。
2. 南方省份的“协同网络效应”*
- 长三角联动:上海、江苏、浙江通过跨区域竞赛联盟(如“华东数学奥林匹克联合体”)共享题库、举办联合模拟赛,形成竞争合力。
- 商业化培训渗透:南方民营教育机构(如学而思、新东方竞赛班)深度介入竞赛培训,提供定制化课程,而北方可能还在热火朝天的举报之中
3. 北方省份的“系统性塌陷”
- 政策优先级调整:北京、山东等传统强省近年转向“综合素质教育”或“高考改革试点”,竞赛培训经费被压缩。
感觉多年的体系并不能一直走下去,人大附中照样有多年的体系,也会遇到高峰和低谷的时期
从湖北几个学校被竞赛小朋友们戏称为武汉国子学就能看出,投入与产出成正比。
从四川重庆高薪请人授课等措施的成功看也是一样的道理。
【 在 iKC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真的
: 奥数还是要成体系多年钻研才能走到最后
: 妄想两三年突击,是破不了局的
: ...................
--
修改:Juicy812011 FROM 123.125.174.*
FROM 123.125.174.*
拿他们的天赋去疯狂一把,好过放弃天赋去和大数人群PK高考卷要值当的多,换我也愿意。
北京是完全不一样的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all in式的学竞赛,太疯狂了,以前只看过丁俊晖、朗朗这样干过,想不到学科建设也能这样搞
:
--
FROM 123.125.174.*
北京上top2较其他人多省份轻松,没必要孤注一掷,不需要all in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京怎么不一样呢?
:
--
修改:Juicy812011 FROM 123.125.174.*
FROM 123.125.174.*
这种事情,很多学校都在做,你可能没去了解的,比如rdf和中科院等等都一直在合作的,这不是竞赛一定成功的关键
【 在 iKC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指的是成体系是针对个体
: 个体上就要从小灌输数学概念,数学逻辑
: 长期培养才有希望
: ...................
--
FROM 123.125.174.*
其实只要每天以竞赛为主,校内各科是辅助,就是比较大的资源倾斜了,这种方式all in 就能跟别人掰手腕,也不会造成偏科的,现在北京是做不到,尤其在低年级准备期,差不多是反过来的。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晚脱产比如高中考前脱产半年就不叫all in了
:
--
FROM 123.125.174.*
掐尖从没停过,哪都一样
【 在 o00000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帝都的主要实力是世家,不是普通出身的人才。
: 所以会继续坚持不许掐尖,严格锁区
--
FROM 123.125.174.*
锁区都是家长自己破的,能搞竞赛的就是砸锅卖铁也不差买房钱,其实早培外区本来就只是低于30%,不锁区时也差不多这样,海淀历来还是很牛的,当然这30%是里确实出了不少数竞国集,小学西城的就好几个。
【 在 o00000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掐尖后锁区怎么破
--
FROM 123.125.174.*
其实多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学龄期间没有水分,3年学龄可能不如外省份1年学龄的强度高
【 在 iKC 的大作中提到: 】
: 能从多小开始?
: 不过,竞赛其实很片面
: 人生选择还是很多的
: ...................
--
FROM 123.125.174.*
实际情况是这些年北京的数竞好成绩,大部分都在小学年龄,家长就看到了孩子的天赋,等到小升初早已经明了,没锁区时完全不用操心,锁区的这几年除了第一届,也就是我家的同届,部分人受到阻碍,后来几届外区的那几个表现出天赋的,早早就换海淀了。
像你说的买不起房,还是后发现天赋的,在现在的竞赛投入的竞争力下,太难成功,阻碍太多。
【 在 o00000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您其实没有回答核心问题,因为是几乎破不了。当然父母有特殊身份这种特殊情况不在讨论范围内,只说普通人。
: 娃搞竞赛的就不差钱,就买得起房,您自己也不会相信吧
:
--
FROM 114.246.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