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小升初阳光、0.5+3、1+3将缩小集团校高中头部娃之间差距
【 在 Pandora 的大作中提到: 】
: 均衡化肯定是上面希望看到的大趋势
: 但是均衡化之外,各个高中会想尽更多办法掐尖
是的,无论哪种政策,不躺平的校长都会想要掐尖,这是人性,所有教育组织都是如此。但是宏观层面的制度设计,会使掐尖行为达到动态均衡,防止民怨太深。
--
FROM 183.241.214.*
【 在 w1a2n3g4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像结论有点偏差,首先集团校直升说的是整个集团校内的高中,而不是集团总部。那么集团总部外的分校的高中能招到的1+3和0.5+3就不是最头部的孩子,应该是中等偏上的孩子避免中考的选择。没被总校直升的但不想签集团内其他高中的,应该想要靠中考裸分或者校额去小强的。
: 而且抢跑半年我感觉不是多大的事儿,事实上现在很多孩子也在课外班提前学了。
: 另外一个观点是,中考的那种应付大考的刷题复习其实是有益于高考的,算提前演习。
: ...................
在集团校内直升,成绩说了算,不是名额说了算,和校额到校不是一回事。比如十一龙樾孩子最头部的孩子大概率不比本部2+4的孩子差太多。是骡子是马,成绩说了算。而且,如果小强内部的本部和分校生源一旦没有显著性差异,最终结果会是本部和分校直升比例差距缩小。而不是像今天人大附本部直升比例远远高于19中。均衡化是趋势,不均衡是现状。
--
修改:davisliuyi FROM 183.241.214.*
FROM 183.241.214.*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觉是把小学升学的不确定性和纠结性,传递到初中了。本来有中考这个确定的路径,现在又各种补丁让家长纠结了
:
我倒觉得是趋势将不确定性减少。比如海淀完全可以从顶层设计将全区所有高中和初中都划归小强集团校,继续分解,所有小学都划归小强集团下属小学,这样,等于将海淀区小升初划分成为6个大集团。任何小学尖子塔顶端都是小强本部实验班。99.9%的孩子无须考虑跨集团了。大家都有机会直升小强机会,就看随成绩好。最后,直升比例越来越大,直到100%。所有孩子初中只学两年就毕业。反正国内干啥都着急忙慌,这样评院士,也可以提前一年嘛。
--
FROM 183.241.214.*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生减少流动,头部学生就会均衡。
: 老家我以前的县城并为市区,机构都并转了,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原县城的学生不能被市区录取,就等于县城的学生全被锁住了。本来县城几乎没有top2了,24年县重点中学8人过线,有4人选择了top2.
: 南方省市貌似选top2的热情在萎缩,去年接触了一些重点高中的高二学生,211以上成绩的学生来北京的意愿明显偏低啊!985以上意愿考北京的也偏少,和自己想象中该有的热情完全不一样。
来北京高校的意愿下降,是大家都明白读了北京高校,绝大部分都无法落户北京,还得回老家工作。另外,房价那么贵,干嘛在北京卷啊。无论南北,强省孩子和家长,基本上不想孩子来北京读书留京了。其实就类似国内强城市家长越来越多不想孩子到美国等欧美国家留学并取得绿卡一样。我老家重庆主城区,亲戚都在当地国企或公务员系统。近20年来,他们的后代没有人愿意来北京工作,唯一一个是本科没考上中国政法的孩子不甘心,考研考上了人大,但因为去了烟草,也放弃了读研机会。
这些现象,都说明,从顶层设计的均衡化,正在铺开,这不是坏事,这符合shehuizhuyi方向。公共服务均等化,20多年前就提出了,到今天,确实正在一步步实现。
--
FROM 183.241.214.*
【 在 ptco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1+3,2+4,等等的直升,主要作用就是把人留住(捆住)。其他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是的,本质上就是锁校。
--
FROM 183.241.214.*
【 在 Pandora 的大作中提到: 】
: 任何制度设计都不完美的
: 民众的利益也不可能一致
制度不完美是绝对的,任何国家社会的民众利益的不一致也是绝对的。所以执政能力,就是考验执政者在意识到这种绝对性的前提下,产生相对公平的机制设计。今天顶层设计的这群人,和我们的岁数也相仿,大家都是从小受到shehuizhuyi教育成长起来的,无论愿不愿意,也无论是否自己有私心,表面上都必须考虑更大多数人的利益的相对公平,而不是永远都为既得利益说话。
--
FROM 183.241.214.*
【 在 Pandora 的大作中提到: 】
: 今年教育部竞聘不?要不你去申请当部长吧,论执政能力,还得是你
要不您给内推一下?看您特别懂教育!您推荐的,教育部领导肯定信。先谢了哈!
--
修改:davisliuyi FROM 183.241.214.*
FROM 183.241.214.*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这样,和纯凭考试成绩升学有什么区别呢?不外乎一个集团和6个集团的区别了
:
有区别啊,以前都是要到中考最后那一哆嗦,现在变成2年或者2.5年就能直升小强和区重了啊。海淀区牛蛙梦中情校不都是小强实验班吗?如果海淀区初一初二两年全区统考,到初二下,大家凭四学期八次统考成绩申请直升六小强或者区重的1+3,初三上凭借六学期12次统考成绩申请六小强和区重0.5+3,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集团校内分配直升名额,并不并,其实都无所谓啦。但因为小强集团不对小强以外的区重和普校学生开放1+3和0.5+3通道啊。这才引发了弱区重成为最大鸡肋的根源。如果区重和非集团普校的孩子凭多次统考成绩,也能直升小强和区重,这才公平合理啊。也算是给1+3和0.5+3政策打补丁吧。
坦白说,回到30年前,所有学生都参加中考,提升中考难度,是最公平合理的政策。现在的政策,都是打着改革招牌为自己谋利的。
--
修改:davisliuyi FROM 183.241.214.*
FROM 183.2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