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应该坚决抵制2+4、1+3、0.5+3
结合天赋比有效学时更合理些,比先学后学多学不靠谱的。
这个在竞赛多个年级的大池子里挺清晰的,低龄学的那个,如果没有天赋或者天赋一般,学的久也可能只跟有天赋的用更短的时间达到的高度一样,甚至低于,在都未达到自己最高水平的过程中,大概率是先学多学的平均成绩要好,但高考不需要那么长的沉淀期,2年足够到达最高水平,先学多学的也不见得在最后那次考试里发挥出自己最高水平,或者说把自己多学的半年换成分,都可能是零分。
【 在 lelelele2019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这一件事,一个孩子或者两个孩子,确实难观察。
: 但是有一种数学或者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思想,叫,概率。
: 用概率去考虑问题,一切就明了了。
: ...................
--
FROM 123.125.174.*
因为小升初点招就是相当于这么做的,结果换来的一定是更多的12345.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以啊,但是jw为啥不这么做呢。
: 真是奇怪。
:
--
FROM 123.125.174.*
也不知道你是反应不过来还是啥
你不就想全海淀都被集团校直升点招吗?那和小升初全海淀点招,有什么区别,除了年龄差2年,你觉得还差什么。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把所有初中校纳入到集团校里面,跟小升初点招有个毛关系。
:
--
FROM 123.125.174.*
从学校的角度,本质都是掐尖,没有任何不同。
初升高,用教育公平来讨论利益,简直无理取闹,义务教育还没覆盖到此。
更不可能差2岁的选拔一个是阳光,一个是不阳光。
你要求的全区开放还不如要求取消集团校直升,更不可能。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升初禁止点招和初升高采用竞争录取,这两种政策的差异主要是基于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以及学生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来设计的。两个阶段性质都不一样,能拿来做等同类比吗?
:
--
FROM 123.125.174.*
竞赛里第一次正式参赛考试失常的人也挺多,包括国家队的那种,所以清北再考一次改变结果可以理解。
其实不一定是复读一年的原因,就是再考一次试就行。
【 在 they 的大作中提到: 】
: 复读生考试结果是有统计的,有人做过这个研究。我记得结论是清北比例高于应届生,清北以下中间分段比例低于应届生,低段的比例高于应届生。清北比例高的原因是发挥失利的尖子生选择复读的多。
--
FROM 123.125.174.*
仔细看看别人说的,那是top2再考一次,3年时间都不够top2水平的人开窍,还抱什么幻想,几率太低。
你说的是其他人多学是否提升,到最后都是看发挥,或者其实就是失败了一次,重视了一年,失败前的一年并不是没开窍,只是态度问题效率低
就是让你高二考一次,高三考一次,每个人也不敢说多学了一年就比第一次考分高,多简单的道理。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是同意的,我一同事就说他高三马上高考了才感觉到自己刚开窍,再给他多半年时间他高考成绩一定会好很多,可惜没时间了。有人学东西就是慢一些,这部分人就是需要时间的累积达到质的改变,事实就是事实。
: 过去一些复读生第二年成绩提升很大,也不纯粹是多了一次掷骰子的机会(某些人把复读生成绩提升归结到多一次考试机会,并把个例当普遍,而不是知识能力提升,太荒谬了),实际上绝大多数复读生高考成绩提升就是他们知识能力的再提升的充分体现。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修改:Juicy812011 FROM 114.254.1.*
FROM 114.254.1.*
那是一些人晃荡的日子太多,给你的错觉,从高一开始就卖力学,用不了3年学高中知识,就能达到个人的最高水平,但是考试另说,多学一年反倒降分也是有可能的。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不认可你这段。
: 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多学半年至一年以高考去向来讲,普通一本可以提升至211、211可以提升至985,下985可以提升至中、上985。而且这个概率非常非常大。
: 这就是多学半年至一年带来的能力提升。
: ...................
--
FROM 114.254.1.*
老觉得别人多学,多学也不代表就换来分数,竞赛返高考的人里多少人证明了,一年时间足够进度赶回来进top2,即使是人口大省也有,并不是特例,北京更不少。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无语。
:
--
FROM 114.254.1.*
你说的这个跟分数没有必然关系,多消化了一年也不见得都考,即使考了也不见得就能拿分。
高考是一次考试,不是看平均成绩。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怎么就不认可有些人接收东西就是慢的事实呢?真是奇了大怪了!
: 以高中的知识量来说,对一部分人来说,三年时间进行消化就是时间不充足,这有什么可以反对的。
: 有人学一个知识到消化掉需要一天,有人可能只需要一小时,接收慢的就是需要时间来消化啊!你为什么认为这种人不存在呢?真是奇了大怪了了。
: ...................
--
修改:Juicy812011 FROM 114.254.1.*
FROM 114.254.1.*
整体也一样,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就是一样的结果,富裕的时间未必对分数有意义。
很多人学3年不一定比学2年的自己在某一次考试里得分高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拿竞赛和top2小样本来代表整体,有意义吗?
: 这些人具有代表性吗?
:
--
修改:Juicy812011 FROM 114.254.1.*
FROM 114.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