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应该坚决抵制2+4、1+3、0.5+3
后面的讨论中有一个观点“提前学半年没有用,后面会拉平”,这个观点有两个问题:
1. 所谓拉平,参照物是谁?应该比的是“同一个孩子提前和不提前学”的差异。对于绝大多数孩子,结果就是多半年比少半年好。不能拿智商、学习习惯不一样的两个孩子去比。
2. 提前选拔对应了提前学,提前学了,选拔上了,进入实验班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个高中的语数英全科师资的倾斜!请注意是全科!提前学导致进入实验班,那么就拥有这个学校最好的师资配套。如果说好师资不一定出好学生,那么回到问题1,看怎么比较,同一个学生遇到好师资和差一些师资比才对。
有一种说法,实验班老师也教普通班。没错,但是大部分只是某一两门课,是全科吗?
所以,高中进入一个实验班占据师资和充足学习时间还是很重要的。目前实验班就是头部学校的0.5+3了。家长如果觉得娃是中人之姿及以上,倒推到小学,会不会从一年级开始卷?是不是中小学目标脱钩了?所以教委这个政策非常不好。
中部1+3的孩子们,这个政策确实减轻了家长焦虑,我认为这个政策还不错。0.5+3影响谁?我认为是500-3000名的孩子们,就是强基之下,中档之下985的孩子们,以及发育晚一些,懂事晚一些,家长不鸡的孩子们,人数不多,声音也小。
【 在 rehug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前别管签活约还是死约,总也是要中考的,主要也是为了留人,即便超前学习,也不会强度很大
: 现在不一样了,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提前留人,而是纯粹为了让初三孩子提前学高中知识,提前卷高考,比以前更直接、更功利,
: 这种变化的作用非常明显,因为中上985就那么3000个名额,都是尖子,高强度早学半年影响还是很大的
: ...................
--
FROM 162.105.241.*
就这一件事,一个孩子或者两个孩子,确实难观察。
但是有一种数学或者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思想,叫,概率。
用概率去考虑问题,一切就明了了。
从概率上讲,智商、心智成熟度、学习习惯、师资一样的孩子,多学半年,去考难度也不是特别特别大的高考,一定是胜出的。
如果还不清楚,可以将问题分解,大量人群中,针对单一变量的研究,例如人群中对一项技能或者知识的学习,是不是多次,时间久一些,效果会好?是不是随着年龄增长,大部分人的心智水平会升高?
另外,忽略了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全科师资。
【 在 they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个问题是没法有公认结论的,因为几乎不可能找到恰当的对象来观察。
: 这个问题就是:两个资质和学习习惯都相当的孩子,一个因为超前学和课外辅导进入了实验班,一个因为没超前学错过了实验班的选拔,他们俩在高考中的考分是不是会接近
: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推测
: ...................
--
FROM 162.105.241.*
这个问题涉及自变量区域的问题
影响的就是那500-3000的学生。
【 在 they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就回到本版某个版友一直反问的问题了
: 如果真像你说的,“从概率上讲,智商、心智成熟度、学习习惯、师资一样的孩子,多学半年,去考难度也不是特别特别大的高考,一定是胜出的”,那复读将成为中国学生参加高考的常规模式。
--
FROM 223.104.41.*
特别好的学生没影响,智商高,学习习惯好。特别差,就像版友说的,学多久都不影响结果。
推个极限理解一下吧,就是0.5+3的尾巴和没选上的头部。这部分人数差不多3000名以内吧。
【 在 they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啥?
--
FROM 223.104.41.*
就是一个区间问题。
我一直说了,影响的孩子人数少,所以声音小。
具体看前面的发言。
0.5+3是否公平和合理,引导了什么教育导向是核心问题。
对一部分孩子不公平,提前选拔时间点不合理,导向是鼓励提前从小学卷。
还有今年政策执行太匆忙,很多家长等着一模的签约,结果1月份就结束了。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三十年前,我们高中那时候还可以举办“复读班”。
: 高三一个年级10个班,最后两个班时复读班。
: 复读班学生基本上都是考不上本科的复读生(那时候能考上本科就很牛了,基本上很少有复读的,即使有也是凤毛麟角)。
: ...................
--
FROM 223.104.41.*
我说特别好和特别差,是为了更明晰理解而已。
我一直说影响的就是0.5的后部和剩余学生的头部这一小部分。
这部分人数少,声音小。
【 在 they 的大作中提到: 】
: 既然讲统计,就得明白“特别好”和“特别差”的都只是一小部分。
: 你要明白,高考不是标化考试,是排名录取考试。
: 如果像你说的,资质一样的学生,“多学半年”在高考中“一定胜出”,那中国每年几百万考生,追求层次从本科到一本到211到985(我把大专和C9拿掉,对应你的特别好和特别坏的)各不相同,而高四大军将在所有这些层面击溃高三考生。
: ...................
--
FROM 223.104.41.*
同样的学生(特定名次范围的学生),多学0.5有啥概率差别
师资不同有啥概率差别
估计你没有看全我的回复。
【 在 they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这是你的判断啊,跟概率有啥关系?
--
FROM 223.104.41.*
当家长知道提前学有可能占据好资源时,在孩子小还无法判断时,一般家长肯定会选择去卷。
这就是不合理的地方。一边小学减负,一边中学提前选拔,连等到初三一模二模都等不及。初三六个学期,减少六分之一个学区,比例不小呢。这时间不得从小学找补回来?
反对的是政策变来变去且互相矛盾。而且到高一,占据的资源无法重新洗牌是一个问题。
至于提前学是不是更有优势,不重要。
【 在 bellelys 的大作中提到: 】
: 教委无论允许不允许,都抗不住牛校这么搞,而且是从小学就开始偷偷点,绝对不是到初中才开始。因为学校要出成绩,核心不是师资,而是生源,各个学校都门清。所以教委三令五申不允许如何如何,都抗不住学校偷偷搞,让外部机构帮忙挑,堵是堵不住的……
: 现在中考这么搞,其实是给了中部学校优先挑尖子生的机会,不让头部的一茬收干净。从长期看,其实是有助于提高中部学校的生源质量的。
: 至于提前学不学的问题,建议大家打听一下牛校的各种名目的实验班或者冲清北的班的情况吧!说个大实话,冲清北的就靠提前学提前刷的这一批孩子……无论你愿不愿承认。
: ...................
--
FROM 223.104.41.*
还有一个0.5+3涉及的公平的问题:是否安排了未来0.5年初中加3年高中时间段中,公平进出和竞争的政策、以及政策的落实方案?
例如0.5已经提前学习,那么学校为了在未来3年提供进出公平的机会,是否额外有能力开设课程让大家选,就是大家讨论的有的孩子一年就学会了3年?如果没有,需要靠外面机构上课,需要挤出应对正常课内的时间去超前学习高中课程,那就等于政策设置了障碍。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照顾不到是事实,其实并没有人不承认,但并不是公平不公平,你像摇号,按区域,公平吗?不也一样可以说是不公平。某个区域连集团校都没有的话,照顾不到也只能这样。
--
FROM 162.105.241.*
是否有淘汰和竞争再入围的机会?机会有多大?概率有多大?
为此机会,是提供了便利和保障,还是设置了障碍?
大家一直讨论的数理化,有没有考虑到语文和英语的卷是需要时间积累的?那些听话小学不卷的孩子的家长(4年级ket,pet,fce),幼儿园不卷古诗2000首,识字2000个的孩子,到了初高中不需要积累古诗词和单词吗?
所以0.5+3就是鼓励大家从小学卷。先卷语文英语这种需要积累与天赋关系不大的内容,数理化看缘分和机遇。偏偏北京中高考数理化又不是很难很难。
我们不是抱怨政策,愿意服从政策,但前后出台的政策应该保持一致性和公平性。0.5+3的暴露的弊端太多了。
以前的直升虽然也卷,但是多年不变,别管明暗,一直是这样。今年突然提出提前半年什么意思? 以后千万别再变了,低年级的孩子家长也知道该怎么做了。
【 在 lelelele2019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有一个0.5+3涉及的公平的问题:是否安排了未来0.5年初中加3年高中时间段中,公平进出和竞争的政策、以及政策的落实方案?
: 例如0.5已经提前学习,那么学校为了在未来3年提供进出公平的机会,是否额外有能力开设课程让大家选,就是大家讨论的有的孩子一年就学会了3年?如果没有,需要靠外面机构上课,需要挤出应对正常课内的时间去超前学习高中课程,那就等于政策设置了障碍。
:
--
FROM 162.10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