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应该坚决抵制2+4、1+3、0.5+3
大多选1+3、2+4、0.5+3的学生也无意和中考头部生竞争啊,即使没有这些项目,我娃也不会去卷中考,当然要麻烦一些,中上的高中校还是要争取的。
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也没必要都拉进去一块儿卷中考,本来也考不过中考头部生,他们另选学习路径有啥不平的。
【 在 rehug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前别管签活约还是死约,总也是要中考的,主要也是为了留人,即便超前学习,也不会强度很大
: 现在不一样了,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提前留人,而是纯粹为了让初三孩子提前学高中知识,提前卷高考,比以前更直接、更功利,
: 这种变化的作用非常明显,因为中上985就那么3000个名额,都是尖子,高强度早学半年影响还是很大的
: ...................
--
FROM 221.223.196.*
有可能目的就是不让尖子生卷中考,卖力教非尖子生,吸引尖子生一块玩。
【 在 rehug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8中和实验也是中考挑人,并且现在说的不是4、8、实验、师大附之间的差异
: 说的是这些学校和二流三流之间的差异
: 161以前和师大附差不多,现在掉队越来越厉害
: ...................
--
FROM 221.223.196.*
你这个对比不恰当,能提前学的总体是中上的生源,复读生总体是中下的生源,不是一拨人。
提前学的可以对标考上一本头部又想再读冲高的这拨人群,这部分复读生就可以考上211,甚至985了。
北京复读生少,我老家有一些211以上的复读,某个民办每年利用这类复读生考几个清北呢!
【 在 backtozero 的大作中提到: 】
: 提前学其实没什么影响,到高三全拉平,复读生高考没什么优势,基本都是菜
--
FROM 221.223.196.*
应该大胆发扬中式英语,这样简单多了,哈哈
【 在 Thulium 的大作中提到: 】
: how to become a can-say-can-speak average person
:
--
FROM 221.223.196.*
更多的情况是达不到自己的本来位置,如果都达到自己的本来位置,考清北就要抽签了。
【 在 renurenu 的大作中提到: 】
: 尘归尘土归土
: 什么水平学多久都会处于他本来的位置
: 照你这个理论那多复读几年都进清北了
--
FROM 221.223.196.*
2+4、1+3、0.5+3 是集团内点招,对集团外的学生是不公平的。
如全区统考选拔,就增加了点招范围,与均衡生源的初衷相背离,政策不允许。
最初好像普通校才有1+3,发展到示范校也有了,教委也默许了。
这个矛盾主要还是集中在海淀区,因为有小强,如果取消小升初点招,全区生源均衡,再推行这些项目,关注度就小得多。
丰台弱区,关注的人就不多,相反这些项目反而利好跨区及区内择校。我校第一梯队有些区排靠前的学生就打算1+3,这有利于准备跨区或跨校的学生,竞争人数少了。
不过示范校的初中部获得了更多名额,这对体系外的学生来说是有些不公平,但对不想卷中考跨区跨校的学生来说就无所谓了。
我娃打算选择本校1+3,想体验下数学竞赛,但还摆脱不了中考。学校树品牌阶段,也是需要中考成绩的,要求竞赛班刷中考,不得不买了试卷册子,在竞赛班首刷了20年的数学中考卷,那年压轴简单,娃错了前面的1道简单题,另外不知道初三的校内知识范围而用了超纲知识点...我们选1+3不是为了提前学,我们学数学也是为了拓展基础能力(目的也是高中轻松点),非常厌恶为了中考反复刷无意义的题,我们情愿自然错误也不愿花数倍时间去纠正它。所以有个还好的学校托底我们就不争了。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利益获得者:看不见看不见看不见。。。
: 你跟他们谈不来的,他们最喜欢聊左右而言他的东西。
:
--
FROM 221.223.193.*
对的,1+3就是让部分孩子轻松点而已,统一中考并不会更有利于总体学生(总体影响不会大)
【 在 brucewww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实话,虽然我家老大报交大附的1+3没抽中(官方是这么说,具体咱也没法确认。),但是我倒是真希望能走这条路,不用受中考的压力,虽然最终考的比交大附还好点。这种基本不会影响中考录取率的对孩子减轻压力是好事,放手吧,让孩子们能轻松一点是一点
--
FROM 221.223.193.*
以前都是落榜生复读,复读生考取大学比率相当高。
近年有211以上水平的复读生了,所以复读生也就有了考上top2的,甚至省状元。(关于这一条,说了很多遍了,很多人一厢情愿选择忽略)。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三十年前,我们高中那时候还可以举办“复读班”。
: 高三一个年级10个班,最后两个班时复读班。
: 复读班学生基本上都是考不上本科的复读生(那时候能考上本科就很牛了,基本上很少有复读的,即使有也是凤毛麟角)。
: ...................
--
FROM 221.223.193.*
成绩比较好的(例如能上211)选择复读,大概率是提升比较能确定的,多数自我评判比较清晰,这类人选择复读是因为成绩离天花板距离够大。这部分复读人群已经不是标准样本了,夸大了复读的功效。
复读的主体还是成绩不行,考得不理想,实际成绩就差一些而又不认命的,这部分人通过复读多数还是能提一档的,这部分是标准样本,证明复读能带来提升。
【 在 Rea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结论是。。。看谁会选择复读,
: 而不是复读本身带来什么
: 好难啊
: ...................
--
FROM 221.223.193.*
也不是,有部分是学得没那么快,但天花板不低,这种学4年还能更进一步,甚至有的多学两三年才能达到个人天花板。并不是每个人都学得很快的,但他们的天花板可能是一个高度,也可能学得慢的天花板更高,都有可能。
【 在 Rea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照你这么说,适合复读,考两把
: 就当色子扔了两次
: 两次有一次胡了就行,算成功
: ...................
--
FROM 221.22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