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如何突破几何一听就会,一做就废?
以下是AI的回答:
解平面几何题通常可以从以下几种思维方式出发:
1. 图形分析
观察图形结构:识别题目中的基本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以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如相交、相切、相似、全等等。
标注关键信息: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如边长、角度、平行关系等,标注在图形上,以便更直观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2. 逻辑推理
演绎推理:从已知的公理、定理和题目中的条件出发,通过逻辑推理逐步推导出结论。例如,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等。
归纳推理:通过观察和分析题目中的具体实例,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或规律,再进一步验证其正确性。
3. 代数方法
坐标系的建立:将几何图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通过坐标和代数方程来表示几何元素,如点、直线、圆等,进而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进行求解。
向量分析:利用向量的运算和性质来解决几何问题,如向量的加减、点积、叉积等,可以简化一些几何关系的分析和计算。
4. 类比与归纳
类比思维:将当前问题与已知的类似问题进行比较,借鉴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路,找到可能的解题途径。
归纳总结:在解题过程中,不断总结不同类型几何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形成自己的解题经验和策略,以便在遇到新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5. 逆向思维
从结论出发:假设题目要求的结论成立,然后逆向推导需要满足的条件和关系,看是否能够与已知条件相匹配,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反证法:假设结论不成立,然后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矛盾,从而证明原结论的正确性。
6. 构造法
构造辅助线:根据题目需要,构造一些辅助线,如中线、高线、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等,以揭示图形中隐藏的几何关系,为解题创造条件。
构造特殊图形:在解题过程中,有时可以构造一些特殊的图形,如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利用它们的特殊性质来简化问题或找到解题的关键。
通过以上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可以更系统、更有效地解决平面几何问题。在实际解题中,还需要不断积累经验,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苦行僧的套路,行的话,先从自我思维找原因,做题是辅助。
: 思维为主,做题就是反馈思维;套路为主,做题就是丰富套路。
: 平时还是思维为主,时间紧迫就上套路。
--
FROM 202.108.199.*
嗯,单打独斗不太行,除非天赋极高。
这东西大家在一起共情想法,进步会更大。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校就是一套体系,选人、训练、考试,换个考核法未必就比别人强。
: 周边的人能给带来不少动力,细心点都能根据自家几天回来的表现,推测出跟谁同桌了,是研究题类型或者疯玩型的都能感觉出。
: 有些好的数学课,老师讲思路,过程中提问,讲完一种,其他人可以说自己想法,老师跟着一起分析,评价好坏,这些过程是看书看标答学不到的,有些人优雅的想法是需要学习的,否则只靠自己的思路,不全面,难免某次考试限时中就卡住了,甚至曾经自己做出的题都会忘掉当时怎么想的。
--
FROM 202.108.199.*
有道理,不能光听别人的想法,要成为自己的想法。
【 在 Evazhang727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机会再给别人讲一遍
--
FROM 202.108.199.*
对,有时候想想,平几学不通就学不通吧,到高中后就没有平几了。
【 在 wfunny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总结的很好,不过数学学习很像体育锻炼,一个人努力后的天花板,也比不过另外一个人的起点,不必强求,特别是几何。
: 但是,如果和自己比,按部就班的数学练习,可能某一天突然发现比以前的自己厉害了很多。 需要些耐心吧!
: 此外,理论总结的很到位,但一般的娃也很难领悟的,大多效果有限。 家有普娃,我唯一的要求就是需要动脑子,不会的题要思考20分钟以上,才能寻求其它帮助。 日积月累,能悟就悟,不能悟就是无缘啦
: ...................
--
FROM 202.108.199.*
有这个毅力的,以后发展指定差不了。
大部分人缺少这种毅力。
【 在 emissi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娃班上有位天赋一般的卷王的做法就是总结几何模型,每道题都对应整理到具体的模型,对于初中几何里的大多数题目其实够用了,对于新定义最后一问这位卷王都是主动放弃,大部分考试也能考90多分,真遇到那种反套路的卷子的话没办法,反正大家分数也都高不到哪里去
:
:
--
FROM 202.10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