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看了一篇作文,感动到了
逻辑混乱 内容贫瘠 水了一页字数
可惜了一个很好的切入角度
--
FROM 142.179.74.*
“想起姥爷说过,当年这条铁路修建时,每根枕木下都埋着筑路工人的故事。”
啊这 这是在北美太平洋铁路上还乡吗
每根枕木下都埋着一个中国劳工的冤魂
【 在 Lcsccc 的大作中提到: 】
:
: 让AI写一篇中考满分标准的作文
:
: 旧轨还乡
:
: 车窗外的风景如一卷徐徐展开的宣纸,江南的烟雨渐渐晕染成塞北的苍茫。我蜷缩在绿皮火车的下铺,任由铁轨的震颤从脊背蔓延至全身。这是时隔多年,我再次踏上这趟开往乌兰察布的列车。车轮与铁轨碰撞出的"况且况且"声,像极了一位老者絮絮叨叨的乡音。
:
: 记得儿时,姥姥姥爷总爱牵着我的小手,在这趟列车上摇晃二十五小时。那时的车厢里弥漫着方便面的香气,混杂着烟草与汗水的味道,如今想来却成了记忆中最温暖的芬芳。姥爷会把我举到窗前,让我看窗外飞驰而过的白杨,那些笔直的树干在暮色中站成一道道岁月的刻度。姥姥则从褪色的布包里变魔术般掏出温热的煮鸡蛋,蛋壳上细密的裂纹像极了她眼角的皱纹。
:
: 后来铁轨生锈了,故乡在记忆中渐渐褪色。我习惯了机场冰冷的广播声,习惯了舷窗外千篇一律的云海,习惯了在出租车后座昏昏欲睡地数着高速公路的里程牌。直到去年冬天,姥爷化作一捧青灰,我才惊觉那些被快节奏生活碾碎的时光多么珍贵。
:
: 此刻的车厢里,一对祖孙正挤在对面狭窄的铺位上。老人佝偻着背,像一张被岁月揉皱的牛皮纸,却执意要把孙子护在怀里。当推销员推着零食车经过时,老人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孩子爱吃",他重复着这句话,干枯的手指颤抖着掏出一卷零钱。这场景如此熟悉,让我想起姥姥总把瓜子一粒粒嗑好,将金黄的仁儿攒在手心等我来取。
:
: 夜深了。我学着童年时的样子,悄悄掀开窗帘一角。月光在广袤的草原上流淌,偶尔闪过的灯火像是散落的星子。铁轨依旧,山河依旧,只是当年那个趴在窗边数电线杆的孩子,已经看不懂故乡的星空。上铺传来均匀的鼾声,恍惚间我竟分不清那是陌生旅人,还是记忆中姥爷的呼吸。
:
: 黎明前,列车停靠在一个无名小站。站台上孤零零地亮着一盏灯,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呵出的白气在灯光下缭绕。这短暂的停留中,我听见月台上传来蒙语交谈的片段,那悠扬的语调让车窗结起的霜花都变得温柔。忽然想起姥爷说过,当年这条铁路修建时,每根枕木下都埋着筑路工人的故事。
:
: 天色渐明,晨光为草原镀上金边。远处出现了一片白桦林,银白的树干上刻满眼睛般的疤痕。姥姥曾说那是树木在记录时光,如今这些"眼睛"是否还认得归来的游子?车厢里飘起奶茶的香气,有老人用蒙语哼起长调,歌声裹挟着奶香,在晨光中缓缓发酵。
:
: 当熟悉的站台终于映入眼帘,我的眼眶突然发热。姥姥的身影在出站口显得那么瘦小,她身上那件旧毛衣还是记忆中的枣红色,只是褪成了晚霞将尽的颜色。她踮着脚张望的样子,与二十年前接站时别无二致。我们相拥的瞬间,她发间的樟脑味混着草原的风雪气息,让我想起童年冬夜里温暖的炕头。
:
: 回程的列车上,我特意选了靠窗的位置。夕阳把铁轨染成橘红色,宛如一条通往记忆深处的路。卖零食的推车又来了,这次我要了一包当年姥爷常买的奶糖。糖纸还是蓝白相间的图案,只是甜味里多了岁月的涩。窗外,暮色中的电线杆上停着几只麻雀,它们时而飞起,在天空中划出故乡的轮廓。
:
: 铁轨依旧向前延伸,如同那些被时光打磨得发亮的记忆。我知道,当车轮再次碾过这些锈迹斑斑的钢轨时,它们会替我记住所有关于回家的故事。
--
FROM 142.179.74.*
拿不到五十
四十多接近五十有可能
拿到四十多分很容易 不跑题字数够没什么严重的基本错误就行
就是个基本分
五十一个分界线
五十五一个分界线
【 在 James23 的大作中提到: 】
: 打眼扫了一眼,觉得写的很牛逼
: 看你们都在喷,又仔细读了读,确实没什么内容
: 但我觉得考试拿高分应该不成问题吧,60分应该能拿50
: 不怕丢人的说,我当年高考作文写的比这个烂多了,但也应该拿了46-48分左右
--
FROM 142.179.74.*
“一个月前”
这四个字之前的部分都可以直接删掉
这文的水准还能更高一些
我感觉这位作者刚开始完全没想明白要写什么 就是在水字数 写哪算哪 写着写着总算想起来一个场景 可以展开描写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咋看完觉得挺有画面感的,只是在人物方面(神态 动作等)缺一点细致描写。
:
: 略微微感觉有点朱自清《背影》的味道。
--
FROM 24.244.23.*
我对文学作品完全没有研究
就是挑爱看的看看
诗这种东西在我看来总体属于玄学
判断好不好的标准 大概要看五百年后还剩下几首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杀神,如何评价贾浅浅的诗?
:
: 普通百姓都觉得是笑话,从专业角度您怎么看待?
--
FROM 142.179.74.*
查了一下 1000多公里的铁路 2000多人牺牲
都是英雄
【 在 tower6 的大作中提到: 】
: 每根枕木属于没有生活常识
: 但我记得成昆铁路平均五百米牺牲一位
: 当年筑路付出的代价还是很大的
--
FROM 142.179.74.*
你说啥呢……这种水文……救命我都想不出来哪个作家水平够低可以用来跟它并列哈哈哈哈哈
散文第一奥义是形散而神不散你听说过么?
散文就可以胡来啊?
这篇文章前半部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在干嘛?
就这么寥寥几个场景切换 过渡一塌糊涂 让读者兼职侦探的吗?
文字表达基本功这么差了 全靠堆点修辞无病呻吟凑字数 这种速成在你眼里是好的?
OMG 你对英语要求低就算了 对语文要求也这么低我是没想到的 真情实感不是基本要求吗?怎么在你这 下限还变成上限了?
所以呢 为什么这种胡乱堆切的作文有市场 就是有你这样的家长真的喜欢看啊
【 在 Evazhang727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可不觉得,你要说逻辑混乱,要不要看看是沈从文的散文,白先勇的散文?你要说内容贫瘠,看看朱自清的匆匆,这是一散文,而不是记叙文,能突出主题,写出对姥爷的思念,真情实感的表达,我觉得挺好的
--
FROM 142.179.74.*
嗯嗯 试图把什么都堆一点 但是哪个也没本事展开 既不会详略也不会过渡也不会描写 反正搞点修辞堆上就行 这个水平的文就特别适合你这种读者呢
【 在 armes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142.179.74.*
他这个角度其实是花了心思的
火车还是那个火车 但是物是人非 懵懂中错过的亲情记忆 双线交织 这要打分的话 单这个双线的构思要占80%的分数
(话说回来 你们都在哪看出来的真情流露 双线都编成这样了明明是排好的剧本 正常人谁真情流露的时候还搞明暗交织啊 不要看着修辞多写个场景就真情流露啊喂)
然后缺点呢 也很明显 双线嘛 要求控文能力的 这位同学控不住 写乱了
而且这个文章 明线是火车 暗线是亲情 但这篇的关键是【暗线要重于明线】才行 亲情总得重于火车啊
然而这位同学水火车飞机字数水high了 文到中途发现哟暗线没写呢怎么办 赶紧加场景 加是加了但是很明显来不及了 导致暗线没有分量 结尾也匆匆忙忙
一看就是最开始提纲都没列明白
正常来说这文应该打回去重写 保留双线构思但结构要做大调整
不过 对于很多人来说 这就足够当范文了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不是作文写得好。
:
: 这是“事件”本身就是伤感的,让人看了就有同情心,仅此而已。
:
: 从作文水准来看不是一篇好作文。
--
FROM 142.179.74.*
嗯嗯嗯 你加油 你读书少确实容易吃亏 实在不行你多看点网络小说吧 不用名著那个级别 起点晋江番茄都挺适合你这个阶段
然后你会发现你的真情流露桥段满大街都是 已经烂了
【 在 Evazhang727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以前还真是高看你了,你的语文也就是抨击别人的水平,用文人相轻都是抬举你了,喜欢假大空,敢用本版和隔壁班几个聊聊无几的数据研究个3000小时英语理论,提起英语就是背单词新概念的,大家吹捧几句,还真觉得自己神五神六的啦!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可以表达不喜欢,动不动就攻击别人还真是low到家了。一个机动的利己主义者,墙头草,想自家娃两头占便宜,自家娃在国外然后指导版上的背单词学新概念,一边自家娃做海淀的数学题,高考英语卷,忠告你一句骑墙派最终坑的是自己。
--
FROM 142.17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