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点 我不确定那一次是奔丧
第四点 有版友指出卧铺熄灯后不卖东西
这个场景应该整个挪到白天去
我估计是作者想编一个“老人深夜蜷缩在床铺一端给孙子让地方”的亲情卖惨桥段
然而不熟卧铺车 编穿帮了
解释第三点:
从他行文来看 上中学后还不至于一次都没回去
毕竟只是“次数随之减少” 不会是零
但是“故乡洇成底片上的残影”又读起来断情绝义
就很迷
到了姥爷去世后 次数又陡然上升
如果之前不为零
那这里就应该是指多次的旅行
另外奔丧途中不表达悲痛 而是大篇幅描写旅途不够舒适 就太冷血了
总之我不建议改这个
这篇文章是不能细看的 细看就差不多每段都出大毛病 唯有重写
作者同学光忙着堆词了 并没在意自己到底在写什么
导致读者要把它当侦探小说来读
【 在 Elal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作文的确有不少硬伤,细节对不上、逻辑不通顺。不过总的来说,其立意很好、明暗线设计很见心思。
:
:
: 我不揣冒昧,给作文加了一些小细节,看看能不能把逻辑理顺。
: 1。“次日天未亮”前面加入“依稀记得那时每每次日天未亮”。“依稀记得”呼应文章后面“岁月模糊了记忆的细节”,同时起到一个改变节奏的作用。
: 2. “回老家次数也随之减少”前面加入“姥姥姥爷回乡居住,爸妈工作繁忙”,和《背影》一样简要说明原因。
: 3. “回老家的频率陡然上升。只是”,改成“爸妈带我坐飞机回老家奔丧。然而”。说明因为没有姥姥姥爷陪伴,因为是奔丧,所以明明是更快的坐飞机返乡之路反而成了“漫长而煎熬的跋涉”。
: 4. 文章中加入“当时冬夜”、“一路上乘务员推着小车”、“夜里偷偷掀起窗帘”,以使时间细节更为一致。...
※ 修改:·tokilltime 于 Mar 28 16:31:54 2025 修改本文·[FROM: 142.179.74.*]
※ 来源:·
https://exp.mysmth.net·[FROM: 142.179.74.*]
修改:tokilltime FROM 142.179.74.*
FROM 142.17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