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社区手机版
首页
|版面-中学生活(PreUnivEdu)|
新版wap站已上线
返回
1/1
|
转到
主题:有个问题不是很理解
楼主
|
klbs
|
2025-05-07 17:35:56
|
展开
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助力跑跳远,远动员会在空中表现出凌波微步的样子,好像这样可以提高比赛的成绩似的,今天看了一下百度上的规则,说是从身体落地距起跳线最近的点丈量的,如果臀部着地就从臀部处开始丈量,那么根据牛顿力学,人在空中,虽然腿可以相对躯体进行移动,但是影响不了臀部的位移的,因为人在空中不受力,那么臀部的位移就只和初速度相关了,所以这个凌波微步到底是有啥用呢,又不是量的脚跟落脚点,百思不得其解。。
--
FROM 124.17.26.*
2楼
|
klbs
|
2025-05-07 17:41:27
|
展开
根据牛顿力学,翻筋斗云也不影响绝对位移的
【 在 xeh 的大作中提到: 】
: 相当于空中翻了个筋斗云
: 你应该去 xitiyanjiu 发布本文
--
FROM 124.17.26.*
5楼
|
klbs
|
2025-05-07 18:25:51
|
展开
我感觉人很难利用到这个优势
【 在 zyd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落地的是脚
: 测量的却是臀部
: 脚触地以后能借到一点力,也是优势
--
FROM 124.17.26.*
6楼
|
klbs
|
2025-05-07 18:29:39
|
展开
那样只需要摆一次腿就可以啦,不用连续摆腿
【 在 qunqun03 的大作中提到: 】
: 跳远运动员空中摆腿的原因
: 1. 保持身体平衡:起跳后身体会绕重心旋转,摆腿通过调整肢体位置抵消旋转趋势,避免前翻或后翻,让身体稳定朝向落点。
: 2. 优化落地姿势:通过摆腿提前调整下肢位置,使双腿尽可能前伸,延长落地时身体重心与落点的水平距离。
: ...................
--
FROM 124.17.26.*
10楼
|
klbs
|
2025-05-07 18:57:39
|
展开
看这个链接,有个人直接飞出去了,还能飞八米多,他第一次试跳正常摆腿的才7.90米,摆腿反而拉后腿。
复制打开抖音,看看【小爬田径的作品】惊险一幕!跳远时突然打滑,直接飞扑出去,竟跳出8米...
https://v.douyin.com/u2jLPu9U9jU/
11/23 t@R.xS BGV:/
【 在 qunqun03 的大作中提到: 】
: 把运动员想象成L型,最佳落点应该是L后仰着落地,把L变成V落地
: 前摆腿有助于后仰?
: 个人理解哈
--
FROM 124.17.26.*
12楼
|
klbs
|
2025-05-07 19:05:25
|
展开
为啥会跳的更远呢,是禁止跳远的时候手抱着腿吗,这样倒是可以提高中心的位置,延缓下降的时间。
【 在 USSRCCCP 的大作中提到: 】
: 翻跟头会把跳远成绩大幅度提高
: 因为对运动员危险,所以国际田联很快就禁止了
--
FROM 124.17.26.*
15楼
|
klbs
|
2025-05-07 19:08:50
|
展开
又看了一遍,没有翻多少度,大概翻转不到四十五度的样子
【 在 qunqun03 的大作中提到: 】
: 飞出去这一段直接在空中翻了个身…还是很危险的…不好复现…
: :
--
FROM 124.17.26.*
16楼
|
klbs
|
2025-05-07 19:12:04
|
展开
想象成一个铅球被扔出去的时候,当铅球设计成有两条腿可以往前伸,这个伸腿动作会影响铅球的落地位置吗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可以理解
: 1,保持身体姿态,重心(腰眼位置)稳定,所以维持跑步姿态。
: 2,根据物理规律,落地前尽量维持重心高度,所以落地时腿大幅度前伸时,身体要前俯,尽量维持重心滞空高度。
: ...................
--
FROM 124.17.26.*
21楼
|
klbs
|
2025-05-07 19:27:01
|
展开
我看了一下视频,感觉大多数还是屁股着地,屁股想不着地的很少。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翻转理论上可以延长脚跟到重心的这一段距离。
: 如果胳膊力量无穷大,高速翻转,面朝下落向沙地,用手撑住,旋转速度快,人就会翻转过去,增加距离就更大了。
--
FROM 124.17.26.*
23楼
|
klbs
|
2025-05-07 20:37:57
|
展开
如果这个动作没啥用,那做不做也无所谓了,或者不用做那么夸张
【 在 fly5757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足够的核心力量做不出这个动作
: 看大家讨论好高深
--
FROM 124.17.26.*
1/1
|
转到
选择讨论区
首页
|
分区
|
热推
BYR-Team
©
2010.
KBS Dev-Team
©
2011
登录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