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有个问题不是很理解
跳远运动员空中摆腿的原因
1. 保持身体平衡:起跳后身体会绕重心旋转,摆腿通过调整肢体位置抵消旋转趋势,避免前翻或后翻,让身体稳定朝向落点。
2. 优化落地姿势:通过摆腿提前调整下肢位置,使双腿尽可能前伸,延长落地时身体重心与落点的水平距离。
对跳远距离的影响
o 积极影响:合理摆腿能让身体保持稳定飞行姿态,同时通过“收腹举腿”动作增大落地时的“前伸量”,直接增加成绩(一般可提升10-30厘米)。
o 注意事项:摆腿时机和幅度需与助跑、起跳节奏配合,若动作脱节或用力过猛,可能因重心轨迹改变或能量损耗导致距离缩短。
豆包的回答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助力跑跳远,远动员会在空中表现出凌波微步的样子,好像这样可以提高比赛的成绩似的,今天看了一下百度上的规则,说是从身体落地距起跳线最近的点丈量的,如果臀部着地就从臀部处开始丈量,那么根据牛顿力学,人在空中,虽然腿可以相对躯体进行移动,但是影响不了臀部的位移的,因为人在空中不受力,那么臀部的位移就只和初速度相关了,所以这个凌波微步到底是有啥用呢,又不是量的脚跟落脚点,百思不得其解。。
--
FROM 123.113.97.*
助跑跳远的专业级选手在腾空时的摆腿次数主要取决于技术类型,常见有以下两种模式:
1. 大多数专业选手:1次摆腿(以“挺身式”或“蹲踞式”为主)
o 技术特点:
o 起跳后完成“腾空步”(摆动腿向前上方摆至最高点,第1次摆腿)。
o 随后通过“挺身”(伸展躯干、摆动腿后摆)或“收腿”(双腿向胸部靠拢)调整姿态,但不再主动摆腿,仅靠肢体协调维持平衡。
o 适用场景:
o 技术稳定性高,适合空中控制能力稍弱或追求落地远度的选手(如女子选手或部分男子选手)。
2. 顶尖选手(尤其是男子跳远运动员):2次摆腿(“走步式”技术)
o 技术细节:
o 第1次摆腿:起跳后形成“腾空步”(摆动腿前摆)。
o 第2次摆腿(换步):
o 摆动腿下放后摆,同时起跳腿向前摆动,完成两腿交换(类似“走路”动作)。
o 换步后双腿并拢前伸落地,部分选手可能伴随两臂的协调摆动(如“钟摆式”摆臂)。
o 优势:
o 通过换步调整身体角动量,减少前旋趋势,延长腾空时间,提升远度(通常比挺身式多5-10厘米)。
o 技术复杂度高,需极强的核心力量和空中协调性,多见于男子跳远世界冠军级选手(如卡尔·刘易斯等)。
关键差异对比
技术类型 摆腿次数 技术难度 适用选手 典型远度范围
挺身式/蹲踞式 1次 中低 多数专业选手 7.5-8.5米
走步式 2次 高 顶尖选手(如奥运级别) 8.5米以上
总结
专业级选手中,多数采用1次摆腿的挺身式或蹲踞式,而顶尖选手为追求极限远度,会使用2次摆腿的走步式技术。摆腿次数的选择本质是技术稳定性与远度提升的平衡,需长期针对性训练才能掌握。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样只需要摆一次腿就可以啦,不用连续摆腿
--
FROM 111.196.160.*
把运动员想象成L型,最佳落点应该是L后仰着落地,把L变成V落地
前摆腿有助于后仰?
个人理解哈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样只需要摆一次腿就可以啦,不用连续摆腿
--
修改:qunqun03 FROM 111.196.160.*
FROM 111.196.160.*
关键机制
o 角动量再分配:摆腿通过改变肢体质量分布(如腿的位置远离或靠近重心),调整整体转动惯量,从而改变旋转速度或方向(公式: L = I\omega ,角动量 L 不变时,转动惯量 I 增大则角速度 \omega 减小)。
【 在 qunqun03 的大作中提到: 】
: 把运动员想象成L型,最佳落点应该是L后仰着落地,把L变成V落地
: 前摆腿有助于后仰?
: 个人理解哈
--
FROM 111.196.160.*
飞出去这一段直接在空中翻了个身…还是很危险的…不好复现…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这个链接,有个人直接飞出去了,还能飞八米多,他第一次试跳正常摆腿的才7.90米,摆腿反而拉后腿。
: 复制打开抖音,看看【小爬田径的作品】惊险一幕!跳远时突然打滑,直接飞扑出去,竟跳出8米...
https://v.douyin.com/u2jLPu9U9jU/ 11/23 t@R.xS BGV:/
:
--
FROM 111.196.160.*
这个不好目测。体大有个专门的方向研究这个,要把整个运动过程录下来,然后逐帧解析。分析角度、速度、生物力学这些因素。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又看了一遍,没有翻多少度,大概翻转不到四十五度的样子
--
FROM 111.196.160.*
感兴趣的话可以搜一搜论文,田径技术动作应该已经被研究得很多了。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想象成一个铅球被扔出去的时候,当铅球设计成有两条腿可以往前伸,这个伸腿动作会影响铅球的落地位置吗
--
FROM 111.196.160.*
三个因素决定距离
1.牛顿力学,不可改变
2.空中重心调整:尽量调高延长空中时长
3.落地角度:屁股相对上身尽量靠前。落地瞬间如果重心相对起跳线距离不变,上下肢呈钝角、或者V型落地,比L型落地距离远。
【 在 fly5757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足够的核心力量做不出这个动作
: 看大家讨论好高深
--
FROM 111.194.72.*
简化成静态,腿往上抬相对于垂直冰棍式重心偏高。
这个高不是违反牛顿力学的高,是相对于人身体的高
【 在 fly5757 的大作中提到: 】
: 摆腿是怎么调高重心的
--
修改:qunqun03 FROM 111.194.72.*
FROM 111.19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