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请问水面为什么不会升高?
另外,为什么要揣摩低水平出题人的意图?如果高考或者中考出现这样的题目答案都属于出题事故了吧?
【 在 ohfaint 的大作中提到: 】
:
: 看了3,4页回复,一个结论:杠精太多了。
: 有两个关键点要考虑,
: 1,说的是“稍”垫高,超过5°估计就不在考虑范围了。
: 2,这个题的来源,是普通模拟题还是什么竞赛题,考虑的深度不一样。“揣摩出题人的意图”很重要,本题考点明显就是水面不变导致入射角不变。
#发自zSMTH@PCT-AL10
--
FROM 123.116.126.*
前面有人给出了计算,只要会三角函数就能算出液面升高,完全不用微积分知识,所以不存在什么降维打击的问题
【 在 whisper2295 @ [PreUnivEdu]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一觉醒来都十大了,就不闹了,完整讲一遍我的观点。
: 先感谢你在102楼的图,辛苦!
:
: 这张图很清晰,可以看清楚垫高的高度(标记为GD)-->影响水面升高程度(LF)-->影响反射点偏移(KI),
#发自zSMTH@PCT-AL10
--
FROM 123.116.126.*
你才文盲,不搞清楚水面高低,你的法线画到哪里去
【 在 sfowerhjsfo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一帮拿着高学历的文盲!谈论个鸡毛水面的高低啊。搞清楚了这道题考什么了吗???一帮蠢货!
: 光的反射定律是什么?
: 知道什么是反射面的法线吗?先把法线找出来,拿张纸画一下两次的入射光线路径和反射光线的路径,不就知道了吗?
:
#发自zSMTH@PCT-AL10
--
FROM 123.116.126.*
法线无数条,你选哪条当作光线的角平分线?
【 在 sfowerhjsfo @ [PreUnivEdu] 的大作中提到: 】
:
: 文盲,无论水面升高降低,法线都是同一条铅垂线!
:
: 你要是憋着不说话,还没人知道你是蠢货。
:
#发自zSMTH@PCT-AL10
--
FROM 123.116.126.*
来来我帮你复习一下反射定律:
反射线跟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并且与界面法线的夹角(分别叫做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
你不找到光的反射点,怎么做法线让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
【 在 sfowerhjsfo 的大作中提到: 】
:
: 文盲,无论水面升高降低,法线都是同一条铅垂线!
:
: 你要是憋着不说话,还没人知道你是蠢货。
:
#发自zSMTH@PCT-AL10
--
FROM 123.116.126.*
你这两句话没一句是正确的。。。
【 在 bluesqm 的大作中提到: 】
:
: 本题考的是光的折射,答案是正确的
#发自zSMTH@PCT-AL10
--
FROM 123.116.126.*
哪国的物理竞赛把反射叫折射的,哪国的物理竞赛不需要数学知识
【 在 bluesqm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物理竞赛二等奖
: 【 在 MeiYou9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你这两句话没一句是正确的。。。
: :
#发自zSMTH@PCT-AL10
--
FROM 123.116.126.*
水平面不变的情况下,垫高是为了啥?啥变了呢
【 在 Alpenliebe 的大作中提到: 】
:
: 稍垫高
:
: 这个说明了,水平面不变化。
:
#发自zSMTH@PCT-AL10
--
FROM 123.116.126.*
你咋知道出题人的意图不是考察液面会升高。。。
【 在 Alpenliebe @ [PreUnivEdu] 的大作中提到: 】
:
: 考察液面水平这个知识点吧
:
: 我觉得这道题不难,从出题人意图就可以知道答案。
:
#发自zSMTH@PCT-AL10
--
FROM 123.116.126.*
所以前提条件不明的情况下,应该选不确定啊,毕竟我们可以构造一种容器,让液面升高的距离大于垫高的距离,所以你稍垫高,液面也有可能稍抬高或者稍降低,不能说是不变啊
无论出题人想考什么,题目出错了就是错了
【 在 Alpenliebe @ [PreUnivEdu] 的大作中提到: 】
:
: 液面升高要有前提条件
:
: 如果是这样,就不会写稍了。
:
#发自zSMTH@PCT-AL10
--
FROM 123.11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