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请问水面为什么不会升高?
不知道你们为啥要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
搞复杂之后还把问题解错了,然后嘲笑出题人?
来画个等腰三角形,
顶点C是水面的光线反射点,
顶点A是原题的右侧光线反射点,
顶点B是从A作水面平行线与入射光线的交点。
研究等腰三角形ACB,
当容器稍微倾斜之后水面平静,
相当于水面抬高,
也就是C点上升到C',
这个C'在AB边的中垂线上
连接BC',AC',
构成三角形AC'B
想想反射规则,
入射角反射角等量随动,
So......
--
FROM 113.73.185.*
因为这是中学试题,考点就是反射原理,工具只有三角形,题中那个“稍”字平滑掉了较真的绝对误差。
【 在 volvic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何如此自信?
--
FROM 219.133.46.*
我知道你的意思,水面上升后的入射点偏离了原来的中垂线,但是稍字平滑掉了这个偏移量。因为垫高1只会带来水面上升0.1,这是第一次平滑;水面1上升导致入射点偏移中垂线0.2,这是第二次平滑;题中的稍字对总体偏移做了第三次平滑。
【 在 volvic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是说上升之后你入射点算错了
--
FROM 219.133.46.*
嗯,当时手机码字举例,没注意这个量级变化,那就举例:抬高1上升0.8入射平移0.5,这样没问题吧?这里的关键是平移比抬高小,而抬高被稍字限制了,如果平移变化大,那么就是不够稍,需要减小抬高的数量再来抬高。
【 在 volvic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学过三角函数就应该去拿纸算一下,“抬高1上升0.1入射平移0.01”这句话就是错的。
: 抬高和水面升高以及入射点偏移这3个量是同阶的。
--
FROM 113.73.186.*
这个就是实验题,没有提其他条件,那就是手动目测,塞两张纸来抬高,结果就是反直觉了。
你说的是把实验完全抽象成数学,两条水平线与一条斜线相交,那两个交点画出反射线,反射线平行,反射点不重合,这个本身就不用讨论。
这道题的初始形式直接就给出了水面抬高,问题是判断前后反射角的关系;后来抽掉了水面抬高,问题不变;再后来才是现在顶楼这个样子。所以,说出题人没考虑到水面升高是不成立的。
【 在 volvic 的大作中提到: 】
: 同阶小量即使在实验学科中也不能忽略了,更不用说严谨的讨论。
: 这种讨论已经毫无意义,原出题者自己的水平问题。
--
FROM 113.73.186.*
2倍?怎么算的?
稍字不是绝对的不变,而是变得足够小,目视不能察觉。
你把稍字取消看看是啥效果?
这个稍字就把送分题变成了难度题。
【 在 MeiYou9 的大作中提到: 】
: 画个图就知道了,光斑移动距离是水面上升距离的2倍
: 用你这个逻辑,所有带稍字的题目都可以是不变了
:
: ...................
--
FROM 113.73.186.*
你都画了两条水平线了,怎么说左侧没高?
这是你的逻辑
左侧用两张A4纸垫高,你能不能看到光斑分离?
这个才是我的,稍
【 在 MeiYou9 的大作中提到: 】
: [upload=1][/upload]
: 用你的逻辑,把题目改成把左侧稍垫高,请问左侧高了吗?答案是没高,因为目测不出来?
:
: ...................
--
FROM 113.73.186.*
光斑没动,就等于没垫高,这是你的逻辑,
我的逻辑在这里:
垫高的高度足够小,就无法目测光斑的移动
【 在 MeiYou9 的大作中提到: 】
: 仔细算一下可以得到,对于长方体容器,垫高的距离足够小的时候,光斑移动距离约等于垫高的距离,所以你说光斑没动,就等于没垫高
:
: #发自zSMTH@PCT-AL10
--
FROM 113.73.186.*
平移EF到I点,怎么也不会是2倍的关系,貌似根号2
EF足够小,根号2倍也是足够小,够你练练眼力的
【 在 MeiYou9 的大作中提到: 】
: 画的图是回答你2倍的关系,跟后面的假设问题无关
:
: #发自zSMTH@PCT-AL10
--
FROM 113.73.186.*
我都说垫高两张A4纸,你一定要说没垫高,还说是我的逻辑,什么意思?
【 在 MeiYou9 的大作中提到: 】
: 垫高的高度足够小,就无法目测垫高的距离,于是就没垫高?
:
: #发自zSMTH@PCT-AL10
--
FROM 113.7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