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看来高中的加工能力差异确实大
生源各地差异其实没那么大,师资和管理往往是决定性的,老家的一中换校长后高考成绩蹭蹭往上涨。
因为师资差,主体是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高三会选拔一些学生去河北那个著名的高中培训,从多少年出1-2个清北,现在稳定10+,清北优质生源基地。
【 在 Itsrain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惊闻一个郊区一中把全校前10名安排到经常出省状元的外地TOP高中借读了,而且其中一个在TOP高中是前几名,有机会考清北了。这个郊区一中以前十年都好像没有清北的,一本率也才50%多。
--
修改:haole99 FROM 166.111.152.*
FROM 166.111.152.*
说反了,差学生反而什么老师影响都不大。中上到顶尖都受师资影响很大,包括IMO国家队选手。
史皓嘉要是不被余水能发现,还在河南老家上学,不要说两届IMO满分,大概率也进不了国家队。湖北拿掉国子监等各种竞赛培训资源,竞赛成绩不大幅度滑坡才怪。稍微有些风吹草动,顶尖选手一样要掉队,就如同本届北京的竞赛选手。种子再牛,还是离不开土壤。
【 在 Samstag 的大作中提到: 】
: 清北选手受师资的影响很小。你说渣校的班级环境可能有影响还行,师资的影响太小了。除了清北选手,剩下的或多或少都要受到师资的影响,学生越差,影响越大。
:
: #发自zSMTH@HD1900
--
修改:haole99 FROM 166.111.152.*
FROM 166.111.152.*
高考的例子早举过了,你视而不见而已。我的意思是师资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不知道你是否理解的了?
【 在 Samstag 的大作中提到: 】
: 逻辑越差的人越喜欢瞎类比。别人说高考,你说竞赛。
:
: #发自zSMTH@HD1900
--
修改:haole99 FROM 166.111.152.*
FROM 166.111.152.*
师资和生源都重要,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
生源差不太多,师资(包括管理)就是决定性的。师资差不太多,生源就是决定性的,非要说一个决定一切,都是片面的。
【 在 ppzhuzhu 的大作中提到: 】
: 到底是学生的影响,还是师资的影响啊?
: 在成绩差的班,聪明的学生很容易就排在前面,和老师教的好坏无光
: 但是这样聪明的学生如果到好一点的班,可能就需要努力一点了,因为还想再班里混的开,这样就水涨创高了,不一定就是老师的好坏,而应该归功于同学的好坏
: ...................
--
修改:haole99 FROM 166.111.152.*
FROM 166.111.152.*
例子前面举过了,几十万人口的县中,几十年前3-5年才出1个清北生,后来换了校长,再把学生送到衡水培训,近些年每年稳定输出10+清北生,完胜隔壁近十倍人口的知名城市,该城市早年的教育和清北考生数对老家县中是碾压式的存在。
【 在 they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讨论的是考清北。
: “生源差不太多”的情况下,考清北的比例也是差不多的。师资不但不是“决定性”的,而且还是非常无关紧要的一个因素。
--
修改:haole99 FROM 166.111.152.*
FROM 166.111.152.*
其实山东出清北的高中,排个序,每年都大差不差的,并不是随机分布的。其中既有生源的因素,同样也有师资的因素。状元大量来自镇中是不可能的事。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山东现在也主要集中城市,济南更集中。青岛也是二中和58领先。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修改:haole99 FROM 166.111.152.*
FROM 166.111.152.*
不要说扔大凉山,高考完换套卷子再考一次,清北学生一半重新洗牌都是很有可能的事。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把他扔到大凉山,说不上还真不一定能考上清北。
:
--
FROM 120.24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