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娃同学又上岸了好多
以前我觉得兴趣班也有用,毕竟代码量在那。现在觉得确实没啥用了,AI能干好多体力活。
前两周我儿子数学老师要讲公开课,数据的统计,让班里俩Python小高手帮她做个程序,演示一些数据的分析和整理,看着简单,其实挺繁琐的,俩孩子折腾了两天也没搞利索。后来我儿子自告奋勇上场,花了一晚上时间,让Grok3完全基于网页做了一套应用,不光功能没问题,UI界面和动态效果还很漂亮。为了怕公开课上程序挂掉出问题,仨人还憋了一大堆测试用例,AI也都能帮着跑。
【 在 o00000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编程还是拼算法,算法设计也不容易。
: 中学生搞这个,能达到高水平的极少,大都是兴趣班。
: 还是数理化这种底层硬核科目体现思维能力
: ...................
--
FROM 115.171.156.*
还是10个吧?过线的那10个本质上还是正常录取啊。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和“中考”挂钩后,学校可以操作。
: 名额10个,过关20个,说再看中考成绩。
: 然后这20个里面只要有10个中考过了学校录取线,那科特名额可以用到没过线的那几个人身上,相当于招了20个科特。
: 这个操作太溜了,太佩服了。这一下子数目不少啊。
--
FROM 115.171.156.*
真的没多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再想想。
--
FROM 115.171.156.*
得有25个中考过线的
150直升,25特招,25参加中考过线,本质上没区别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以扩名额啊。
: 比如学校想集团直升200个,jw只批了150个,科特25个名额,这也才175个,如果科特按照2:1操作,正好满足200个直升,而且百分百可以确定直升。
: 以上只是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没有那么精细),不用挑刺。
: ...................
--
FROM 115.171.156.*
一番操作猛如虎
考上还是二十五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不就是操作吗。
: 25个科特名额,招50个,只要里面有超过25个过线就可以全部收入门下了,有啥难理解的吗?
--
FROM 115.171.156.*
我说的是兴趣班,C++的兴趣班也是兴趣班,不硬核
【 在 WCDMA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python还是算了,入个门就可以让AI干了
: C++还是硬核数学,跟python完全是两回事
: 动
: ...................
--
FROM 115.17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