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全国一卷数学三角函数压轴
聪明娃
我觉得新定义就是理解力加迁移能力
还有就是思维全面周到,这个我不行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要先对新定义进行简化处理,然后再思考,加之眼花了,累,所以不愿读题。
: 我家小娃语文不怎么行,但他做新定义好像潜力挺大的,平时没针对练习过,竞赛班拿历届数学中考卷给他们测试。小娃测了20、21、23、24年4套(测试时间比考试时间短),轻松做出了其中3年的新定义压轴,奇怪的是其中3年的几综都没做出来(其中1年在事后也没做出来),而正常校内各种考试没发现几综做不出来的情况。现实、认知 也总是矛盾重重的。
--
FROM 114.244.196.*
我觉得小娃挺聪明的,但不能确保非常好的成绩,取得一般好就没压力。
【 在 mean2010 的大作中提到: 】
: 聪明娃
: 我觉得新定义就是理解力加迁移能力
: 还有就是思维全面周到,这个我不行
--
FROM 221.223.193.*
能做新定义,数学综合能力应该比较强,短板少。
新定义主要是文字比较长,对答题技巧要求不如几综压轴题。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要先对新定义进行简化处理,然后再思考,加之眼花了,累,所以不愿读题。
: 我家小娃语文不怎么行,但他做新定义好像潜力挺大的,平时没针对练习过,竞赛班拿历届数学中考卷给他们测试。小娃测了20、21、23、24年4套(测试时间比考试时间短),轻松做出了其中3年的新定义压轴,奇怪的是其中3年的几综都没做出来(其中1年在事后也没做出来),而正常校内各种考试没发现几综做不出来的情况。现实、认知 也总是矛盾重重的。
--
FROM 111.199.109.*
学奥数的时候,是接触过几何的,也做过一些较难的几何题。
我感受娃在几何方面有思维惯性的局限性阻挡,试图给娃解开(通过更合理的逻辑原则改善思维惯性),后来也确实有点松动,再之后搁置它顾。
这个问题以前我在本版谈及,小娃也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这个问题还停留在1年多前的停止几何学习的阶段,我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自然覆盖,其实没有。通过提前学习高中课程,倒是代数能力得到发展了。
这个几何方面的思维节点需要重新触碰并解决它,等契机吧,暂时不会去碰。
【 在 wfunny 的大作中提到: 】
: 能做新定义,数学综合能力应该比较强,短板少。
: 新定义主要是文字比较长,对答题技巧要求不如几综压轴题。
:
--
FROM 221.223.193.*
三角很好
【 在 nisus 的大作中提到: 】
: 新定义取消了
: 去年借用了一次 估计结果不好哈
:
--
FROM 103.35.105.*
新定义真是三年高中白读了
【 在 hatea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三角很好
--
FROM 111.198.57.*
哈哈 赞成…
【 在 gambol (wu) 的大作中提到: 】
: 新定义真是三年高中白读了
: 【 在 hatea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三角很好
:
--
FROM 123.120.171.*
听起来娃牛,家长也牛
请教一般的逻辑原则是些什么?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奥数的时候,是接触过几何的,也做过一些较难的几何题。
: 我感受娃在几何方面有思维惯性的局限性阻挡,试图给娃解开(通过更合理的逻辑原则改善思维惯性),后来也确实有点松动,再之后搁置它顾。
: 这个问题以前我在本版谈及,小娃也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这个问题还停留在1年多前的停止几何学习的阶段,我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自然覆盖,其实没有。通过提前学习高中课程,倒是代数能力得到发展了。
: ...................
--
FROM 175.152.36.*
我没有提到一般的逻辑原则,对于几何题,当我们无法解答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已有能力进行转换,重新构建关联性。辅助线就是其中一种。
很多人说构建辅助线是发散思维,是天赋。我觉得不是,我觉得辅助线是某种契合的思维惯性导致的,最终可以抽象为某几种思维形式,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套路就是思维形式的具象表征。
这种思维的底层也是一种基础逻辑,有些人自然拥有就表现为天赋,表现为发散性很好,总是能找到或碰上解题路径。这种底层的基础逻辑具体是什么?我说不清楚,感觉是可以主动开发的。
通过大量刷题也可以倒逼构建基础逻辑,就是时间成本太大,不划算。找到好的方式,可以直接开发构建,感觉难度挺高的,同时感觉确实可以直接去构建这个基础的逻辑习惯,构建好了再加上知识学习,就直接降维了。
【 在 DragonD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听起来娃牛,家长也牛
: 请教一般的逻辑原则是些什么?
--
FROM 221.223.193.*
我说的一般逻辑可能就是你提到的基础逻辑:解决问题的自然(甚至是必然)思路或逻辑,而不是那种灵光一现的思路或逻辑。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没有提到一般的逻辑原则,对于几何题,当我们无法解答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已有能力进行转换,重新构建关联性。辅助线就是其中一种。
: 很多人说构建辅助线是发散思维,是天赋。我觉得不是,我觉得辅助线是某种契合的思维惯性导致的,最终可以抽象为某几种思维形式,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套路就是思维形式的具象表征。
: 这种思维的底层也是一种基础逻辑,有些人自然拥有就表现为天赋,表现为发散性很好,总是能找到或碰上解题路径。这种底层的基础逻辑具体是什么?我说不清楚,感觉是可以主动开发的。
: ...................
--
FROM 222.1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