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中学的很多教育观念都是错的
扯啥呢,谁认识世界是一开始就从根源认识的
不都是慢慢深入的吗
尤其是解决问题,只要相对正确的理论就可以使用了,非要追根溯源再使用
那科技是怎么发展到现在的。
【 在 hihey 的大作中提到: 】
: 举个例子,最近有一个学生问一道液体压强的题。我们都知道不管容器是什么形状,同
: 一深度的液体压强是相等的。用这个办法,可以很巧妙的解很多题。
: 但问题是,得出这个结论,并不是那么容易。中学的学生根本不可能搞明白。
: ...................
--
FROM 223.72.85.*
那是你自己就这么想而已
书上都说了没有永动机
越是低学历的都越不服气,非要搞永动机出来的还少么
【 在 hihey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以,另外从微观的角度,也可以从分子平均动能的角度去解释。
: 不过,我想说的是,应该避免给学生形成一种定势:凡事皆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书上的结
: 论就是确定的。现在的考试给学生形成的就是这种观念。
: ...................
--
FROM 223.72.85.*
要钻牛角尖的话,实验也不能证明的
传感器有灵敏度范围的。你首先得证明这个灵敏度范围对结论没有影响。
我要是拿个电子秤,看一下读数,说一张纸和两张纸一样重,这显然不正确。
当初上初中的时候,几何课讲无法尺规作图三等分角
我同桌就把等腰三角形底边三等分,然后就说等分点就把角三等分了
并且用量角器证明结论正确。
我花了好长时间才能证明这是不对的。
其实我想说,会质疑的人总是会质疑的,从来不会因为老师课本怎么讲就不质疑
课本无需把所有可质疑的点都讲清楚。
楼主假想的情况根本不存在,没有被教育教傻的,只有傻的教不过来的。
尤其对于物理,实际是一方面学习现实的解释,另一方面其实是一个假设系统内的推导逻辑
液体同高度的压强各向相等,是不是真的以及为什么是这样根本不重要,除非是做这个专题的理论研究
它是一个现实情况的现象,也可以是解题的时候假设系统的假设前提。
作为现象,我们知道它是这样就可以了,解题的时候,更多的是看做一个假设系统的前提。
就跟所谓弹性碰撞以及刚体等等一样的假设
【 在 isk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般学生不会深究,而是记下结论。
: 对于喜欢钻牛角尖的学生(我就是),做个实验摆事实即可。
: 用几个压力传感器去探测不同深度的值,
: ...................
--
FROM 22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