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省一对强基是不是没啥用?
没有直接的政策,但能力有用。
【 在 Thulium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算竞赛能拿到省一,是不是也没啥用?
--
FROM 223.71.245.*
非常少数,远谈不上趋之若鹜
【 在 Thulium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奇为啥学校、家长还趋之若鹜?
:
--
FROM 223.71.245.*
数竞强省省一的水平和能力,远超高考数学高分的水平和能力,但是真正要拿到高考高分,还需要一定量的刷题以获得熟练度,确保高分兑现。
【 在 Thulium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不是数学省一呢?而且投入学科拿个高分应该比省一难度还是低一些吧
:
--
FROM 223.71.245.*
准确的说,高考高分是竞赛的起点。而不是反过来。
【 在 zt5437 的大作中提到: 】
: 讲究一个降维打击,认为搞了相应科目的竞赛高考相应科目就能拿高分,这是大多数家长的想法
--
FROM 223.71.245.*
现在应该不多了吧,如果只有费牛劲到高三才拿到省一的水平,早就收力了。以至于并不对高考造成太大的影响。
【 在 ptco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费了牛劲拿到了省一,但只是省一。可以说不但没用,还是副作用。
: 这样的学生并不少。比较可惜。
--
FROM 223.71.245.*
确实不耽误。
到高二都不耽误,因为是9月份,还有两年时间。
而且,接近省一水平的,课内还是比较轻松的,刷两年时间题,时间充裕,那谁,不就是抱佛脚50天,考了个七七八八吗。两个月把教材翻完,还剩下大把刷题时间。
省一选手,如果中学六年就刷课内,确实太无聊了。
【 在 ptco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的话术是,初中搞,发现不行就转回综合了,一点不耽误。
: 好像除了保送成功的和破格强基上岸的,其他人全是玩票,啥都没影响。
--
FROM 223.71.245.*
没有吧,我也很好奇,他们说只是班级名称叫竞赛班。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几天不是版友发了个,早培有个搞数竞的,几年没进省队,就省一吧,最后去武大了,好像也是借力了吧。
: 估计北京高中开始组织人学数学竞赛的就四中了吧,这得多爱竞赛,别的学校估计不会这么做,就去年出成绩的首师附,都在初中找学过的人,高一开学可就是开考,不初中学,难道要去拼高三,这真不是话术。
--
FROM 223.71.245.*
就是一个名字,这个应该是实际情况。
没有苗子,没法搞,学校这点基本的判断能力还是有的。
【 在 ptco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谓竞赛班是历史原因传下来的,就是一个名字,你把他理解成一类实验班就对了。进去后一天竞赛不碰也没人说你。
: 真正的大佬基本都对竞赛不感冒。
--
FROM 223.71.245.*
没投入太多时间就能拿省一的,一定会去冲更高的目标。
或者说,那种不需要投入太多时间就能拿省一的选手,一定在最开始就会设定更高的目标去冲。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可能拿省一也没投入太多时间呢?
: 我们可设定一试拿高分为高考目的最佳均衡线,二试有可能投入的时间并不多,一试完成了拿高分,不去试下二试也算遗憾吧,花一个学期试试还是值得的。
--
FROM 223.71.245.*
强基之前自招时代,名校的省一多少还是有些降分优惠的,甚至还能捞到华五级别学校的保送。
现在的政策,没有很直接的政策收益,尽全力去争取这样目标的应该少多了。
如果不是投入相当力度的拼,只是兴趣爱好陶冶身心,那就另当别论了。
【 在 vodka 的大作中提到: 】
: 流落在外的学数学的同学还是有的,毕竟全北京学数学也不可能只有一等那么些个人
: 至于出不出成绩,这个属于衡量标准的问题
: 有人以国家队为标准,有人以预赛省一为标准,都可以。
: ...................
--
FROM 223.7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