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娃中考不错,但是我感觉他学业上没啥希望了
降低学业期望值,这种状态不可能出类拔萃
【 在 hitman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太喜欢游戏了
: 在家就是一天到晚,不给他玩,就跟你拼命
: 我怀疑他住校也是经常偷偷在被窝里打
: ...................
--
FROM 114.254.174.*
也分人的
我家大娃早就学业不行了,我就来这儿吐槽,更多还是往别人开的痰盂里吐。
现实从不主动说,别人问就说“成绩不行”,简短得很。
在我的大家庭里也从不说,爷爷奶奶问就回答“不行,争取考个一本”,奶奶就说“不错了”
吐槽,在本版吐多爽快啊!还可以接触到别人比现实更真实的态度。
【 在 DreamDreams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推测确实靠谱
: 真不行了确实也不会来论坛吐槽,自己够闹心了还让别人看笑话不成
:
--
FROM 114.254.174.*
我家大娃都走过一遍历程了,一样的
我家大娃倒是初中、高一都谈恋爱了,但根本就没有感情投入,可能还是叛逆或独立特行?或用轻松的方式博取眼球?总之,没有真正心动的恋爱+非合理时间段恋爱就是蠢蠢的行为。
【 在 hitman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咋改?
: 对其他一切都没兴趣
: 游泳、运动、看啥书。。。都没兴趣
: ...................
--
FROM 114.254.174.*
有一定道理,我就是我家小娃的佩刀,他走到哪儿,我跟到哪儿。
一块儿游戏,小娃基本输给我,很少的,我会卖个破绽,无声地鼓励下他...
后来我发现,其实小娃的最初目标就是超过我。
棋类、运动、思维面、知识面...都在全面超越我,有的已经超越。
【 在 DreamDreams 的大作中提到: 】
: 培养兴趣 首先得 父母有兴趣,拉着去 即可
: 只要不是 特别反抗的,勉强 跟着去了,慢慢 就好了
: 关键是好多父母都是嘴上驱使,舍不得东一根手指,那我要是娃我也是信你个鬼
: ...................
--
FROM 114.254.174.*
我和娃妈都不沉迷电子产品。
姥姥爱看电视,没完没了的看那种。
娃妈就不爱看,知道学习。
娃小姨就从小看,学习能力就很差,不知是看电视影响的?还是天生就差?
姥姥带我家老大时,从小就带着看电视,大娃低年级发现游戏时就对游戏很感兴趣但能节制。
最初我们都不是很在意姥姥的行为,大娃读书后都是8点多睡觉的,后来因为边写作业边看电视,作业完成慢,不能按时睡觉,我就要求姥姥等大娃睡觉后再看电视。结果姥姥不看电视了,和大娃一块儿9点进房睡觉,这导致了“大瓜”,就是姥姥躲房中手机刷剧,同时纵然大娃手机打游戏,还定君子协议,欺瞒我和娃妈。1年后大娃深度成瘾,视力崩溃。
大娃的成瘾特质会不会是太小接触电视有关?
小娃避开了电视,1年级就给配了手机但每日户外时间很多,幼儿期晚上8点就睡觉,绘本也看得少,事实隔绝了很多诱惑。接受大娃的教训,小娃整个小学期间都有充足的户外,到6年级都是晚上8:40睡觉,上床就睡着。偶尔完成小奥学习及作业会晚睡一些,已经很悃了,玩电子产品的意愿不强烈。
也有可能不是遗传,就是环境影响啊!
电子产品的杀伤力很大,对小娃的冲击也是很大的,非常可能的是,隔绝了婴儿+幼儿园+小学阶段,就很难深度成瘾了,就是可控甚至自控的。不是强制隔离,这样可能是埋下了渴望的种子,而是用孩子同样能体会到乐趣的健康活动去挤占电子产品的时空,这就是某种替换,接触了电子产品但没有足够的时空去发展。
【 在 davisliuyi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儿子从小学一年级就长期沉迷电子产品,不上学的时候,每天至少10+,确实受父母遗传影响。娃妈酷爱游戏网小至今当着孩子的面玩,三顿饭手机都不离身,娃和我们一样,早上起床就刷手机,晚上睡觉前一刻也在刷手机。我自己确实早上大号经常一坐就是20分钟刷手机短视频,睡觉前也刷短剧、头条、小红书三、四个小时,这个月因为看移动数据流量只剩下1.8G了,卧室没有wifi,所以我就改看电视了。不停更换频道,田联钻石联赛、跳水、滑冰、羽毛球、网球看得鼻青脸肿,北京台的第三调解室分家产节目看得兴致勃勃、各种抗日神剧和言情剧看得飞起有时候想一口气刷完就跑到客厅用wifi一口气刷几十集。我和娃妈在青少年时期,都是沉迷小说、电视、杂志,我中学时代天天晚上看电视到十一二点,家长不管。高三的时候,我还陪父母玩麻将,直到高三下才停止,就这样的沉迷我最后只考上了二本。
: 真的,我每天看到孩子从早在电子产品(手机+电脑)前忙活,真的没有任何资格管他。所以,我不断做心理建设,因为我们父母坑了他,遗传了他这个不求上进的沉迷电子产品的孩子,家长有罪,对不起孩子,一切随缘吧。
--
FROM 114.254.174.*
对,要有兴趣替代,培养兴趣阶段要营造氛围,没有氛围家人要参与建立兴趣。
只讲学习不行,不学习干无聊也不行,就是要有事做。
【 在 zim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的想法是 要有转移兴趣的代替品,例如运动/出行,然后家长需要投入一起加入
: (而不是作为旁观者)
:
: ...................
--
FROM 114.254.174.*
你同事说慌了,看不见学习,只盯着躺了。
这种不客观的同事只会破坏社会信息的公平、公正及有效性。
【 在 catt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同事就这样,跟我吐槽她儿子躺平不学了,结果人家娃人大附高中,早培直升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114.254.174.*
游戏占比稍大的,还不到成瘾阶段的人群,我至今没看到1例拿出好成绩的。
元培的、重点校普班某些头部生,出路很好,也有打游戏的,但人家真是休闲调剂生活,人家是实打实的学习了。
一分力一分收获,卷的时代,必要的学习时间不能少,即使投入的所有时间都是有效学习,也占据学生生涯的主体部分了,沉迷游戏的不可能获得超额成绩效果,不科学!
【 在 Thulium 的大作中提到: 】
: 打游戏还能不错,说明潜力巨大啊
:
--
FROM 114.25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