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娃限时做了一下今年中考数学题
我挺感谢那些家长建议的,但选路不同,最初我们就没有走名校的路,学校中上就可以。
至今我还是沿着这条路走的,包括大学也是这样,中上就可以了,如果不小心获取更好的效果,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以前我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体制内,非常成熟的大厂等等,都不是我理想中想去的。如果它砸到你头上,拒绝也违背常规,也不会拒绝但总没有切中自己所愿。
虽然我穷,但小康和富裕对我来说,真是一样的。
我需要个基本的底,往上很大的空间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不太争,更注重我真正的理想能有那么一丝可能,当然这是我的理想,也不会跟孩子说,不过孩子不选的话,很多决策还是按我的想法来的
【 在 Pandora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得开就好
: 版面上好心家长们说得够多了,各自都有他家没有的经验和体会
--
FROM 114.254.174.*
现在搞数学只是基础培养,以后还是想让娃学工科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二试就报一个班,开始不用多,让他学一阵子自己决定之后的。
: 自学和等学校太慢,现在这个年级进更不适合只自学了。
: 想试就干脆点,如果发现没效果尽快回归校内,爱数学将来就学点和校内相关有难度的,一试及以下就行。
--
FROM 114.254.174.*
总体心态都是稳的,整个成长过程中,难保不焦虑,但我的焦虑幅度小,期限短,因为我的价值底线很低,所以我能承受更糟糕的情况。
生活中,工作中,我都是这样。
我是一个极其抗压的人,当压力要我不舒适时,我能让压力立马变为零,自动就把它散去了。
其实就是撂挑子了,难能可贵的是到零后,我并不躺平,而是思考后再行动。
【 在 Pandora 的大作中提到: 】
: 心态稳到底就很好
--
FROM 114.254.174.*
不是谋求你的祝福,是提醒你别一个镜筒观天。
理念不合可讨论,讨论不偏离,别用你的教育理念做为标准去照射别人,不要被理论蒙蔽了包容性。
【 在 Pandora 的大作中提到: 】
: 加油
--
FROM 114.254.174.*
我知道你是反话正说,但我就当字面意思回你,你心理是反向且抗拒的。
你心态真有问题,总认为有一个正确的途径,受专业束缚太大。
你可以试着思考其它途径的合理性,首先要放下你的现有价值取向,不然你就不会真正理解。
【 在 Pandora 的大作中提到: 】
: 您误会了,我没有祝福你,我只是始终觉得你的很多思路很奇怪,而已。
: 但是也能理解你为何如此,都不过是过去的经历塑造了现在的行为。
--
修改:scubawh FROM 114.254.174.*
FROM 114.254.174.*
其实,我们的立足点根基不一样,由此引发的各种架构也就偏差很大了
你是由外而内的妥协,我是由内而外的妥协,最终找到的均衡点就不一样
当然,观念就有很大的冲突了
【 在 Pandora 的大作中提到: 】
: 您误会了,我没有祝福你,我只是始终觉得你的很多思路很奇怪,而已。
: 但是也能理解你为何如此,都不过是过去的经历塑造了现在的行为。
--
FROM 114.254.174.*
我说的是近20人进入区排前100,具体数据不知道,我知道的在10人以上,还有我不了解的,我对整体同学的了解不多。估计升高中以后,也能留住10人。
我们上届(新高一),中考区排前几名,是上届1+3的,也搞数学竞赛,有可能做出1道二试题的水平,也选择了留校。
本校师资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新招了很多老师,高中师资存疑,师生共同克服吧,学习氛围还是可以的。
【 在 davisliuyi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支持你家选择1+3。D5的孩子都是DZ,初中平均生源完全不亚于12中。在我看来,D5类似西城德胜,只不过德胜是为西城其他学校做嫁衣,孩子们需要中考才能进入小强实验班。但D5一开始就有高中,所以留住好苗子就是他们的目标。D5在丰台前100里有20人,比例很高,初中还能组织竞赛,完全不亚于海淀的区重点水平。我相信你家孩子高考650完全没问题。教研水平固然重要,但生源更重要。
: 在生源相同的情况下,1+3的学校都赚得盆满钵满。海淀区那就几所非小强的区重点靠1+3留住了好苗子+提前学,走上了650+的康庄大道,如57、交大附等,而过去没搞1+3留住好苗子的学校高考成绩很惨,比如二十中、中关村中学、教进等。现在海淀1+3热火朝天,因为实证已经检验了1+3对于区重点留下好苗子是一把利器。版上很多家长都是高中家长,他们孩子的时代1+3还没有兴起,大家都觉得卷进小强实验班为荣。但新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各个高中都在通过1+3留住好苗子。海淀的57、清华附实验、人分、人西、清上、二十中都在通过1+3抢好孩子,且招生人数逐年增加,这就是趋势。
: ...................
--
FROM 114.254.174.*
对,我们学校不是竞赛校,启动晚,也没有大牛,就是摸1道二试题的水平,还不一定摸到。
上届(新高一)在东南赛有2人拿到了三等奖,也是本年度代表学校参加高联的学生,他们也是不系统的,之前娃竞赛班搞初中内容时,我们跳过了初中,去和上届混了一小段时间,上届有2人一试能拿50、60分左右,还差点火候,二试能摸一摸,做出得看时运。
前置基础在这儿,老师也不好做饭啊!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你这段描述来看,你娃所在班级的竞赛学习处于不系统比较乱的状态,这种情况下想通过竞赛为抓手覆盖校内数学,就很可能会有漏洞和真空,这些漏洞仅仅靠测试和考试补齐就比较冒险了,需要做一定量的平时作业和练习,而你们学校这方面的练习对你家娃来说大概又比较简单从而浪费时间达不到效果,这恐怕需要你们家长来承担这部分或找外援。
: 那些头部校的真竞赛班或实验班,一定会有一段时间比较扎实地把强基这个难度的练习夯实,然后再进阶到竞赛难度,这样才能说覆盖中高考难度
:
--
FROM 114.254.174.*
我娃有些是疏忽(看错或简单计算错误),有些是理解错误或想多了,偶尔也会掉坑(少),压轴题大多能上手(多出现考虑不周)...初中数学我们已经放过去了,从初一以来就不练习课内数学,作业做。
感觉一部分学生是加强训练了的,感觉来源于题目难时掉分挺大,题目正常难度一拥而上分很高...这些人区排很高的,也可能是他们学习能力强拓展不足,也可能是针对练习过。
我个人感觉潜力不比12中优先点招的那批人(本来小升初他们也是前几十名),这个感觉要到高一验证。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这个娃卷子难时排名很好,容易时不稳定的现象,我家孩也一直有不少男孩也会这样。但要区别容易时的波动是因为粗心导致的简单错误比如看错了数,写错了符号等等这些;还是有其它的问题比如考虑情况不周全、掉出题人故意挖的坑里了、想多了等等。后一种还是要注意纠正
: 那些你描述的特别稳的,一部分是主动放弃了难题部分而不断练习简单部分达到的,这种我对理工科专业的娃不推荐
--
FROM 114.254.174.*
都是综合为主线的学生,数竞班的人都是年级排位明显靠前的,不过人大附竞赛升综合成绩也非常亮眼,所以,综合为主线也不是理由。有可能是不够刻苦,也有可能就是不能。
【 在 vodka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和基础没关系
: 和家长投入有关系
: 现实情况就是那么个情况
: ...................
--
FROM 114.25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