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初中语文阅读理解
新初一,从儿童版转这里了。
昨晚辅导孩子的语文目标,古诗那一课。
赏析 几首古诗《观沧海》、《天净沙。秋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
我发现我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答。
昨天忘了拍题目了,印象里有这个问题:我寄愁心与明月 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想象的奇绝,怎么去感受还是啥?
我就感觉完全抓不住点,乱答一气。
所以我想问大家,这种题目是否要去学一些套路? 还有什么好办法提高?或者大家有推荐的阅读的网络资源吗? 谢谢!
--
FROM 123.127.213.*
我肯定是不擅长哈哈,然后我纳闷我30年前语文学了个啥,感觉啥也不会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额,如果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就不要瞎给孩子辅导了。
: 要不咱们就跟着学校老师,要么参加个课外班?
:
--
FROM 123.127.213.*
谢谢!!那我跟他先看看答案,看看能不能先理解答案,然后再记住套路。确实表达的时候萧瑟,凄凉,悲伤这种词之间的微妙差别,总是用不准确。。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首先这种东西教辅参考书啥的通常会有答案 都是一些达成共识的说法 不会偏离太多
: 然后 如果没有现成的答案 那么会有套路 多刷题多总结可得
: 最后 你说的这个题不在考阅读 在考写作 很多阅读理解题的难度其实是难在表达 这个跟上面一样 多刷题多总结
: ...................
--
FROM 123.127.213.*
决定先研究标答,不费时间瞎琢磨了
【 在 Pandora 的大作中提到: 】
: 要么研究标答,要么咨询语文老师,别着急琢磨了
--
FROM 123.127.213.*
这个答题公式我能记住了,哈哈
【 在 wufeitusm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都有套路。
: 我猜这是个赏析题,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xx夸张成xx,突出了xx的特点,表达了诗人xxxxx之情。
:
--
FROM 123.127.213.*
我语文不行,但看着娃没思路,也想帮一下。
【 在 janepencil 的大作中提到: 】
: 初中家长要慢慢退出了,除非自己本身就牛
:
--
FROM 123.127.213.*
嗯,也是,我这30年前的,跟不上了
【 在 Rea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校讲究“教鸡考鸡,教鸭考鸭”
: 既然考这个,老师上课应该教过答题路线
: 不如让孩子来说
: ...................
--
FROM 123.127.213.*
收到,也是一种策略
【 在 dongbeiboy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时间有限,先抓语基——古文背诵、字词、书写、文学常识和语法
: 再练练写作——不同文体和素材的积累练习。
: 中高考阅读套路很多,年纪小理解不到位,掌握答题策略也不见效,稍微大一点再说吧。
--
FROM 123.127.213.*
收到,谢谢!表现手法对我来说,我还是觉得抽象,具体是指?我是不是语文太差了
【 在 ibreeze 的大作中提到: 】
: 听讲座老师讲的:关注诗人的流派。
: 古诗赏析那块没听到,说一下现代文阅读赏析题吧,估计差不多。
: 套路:手法+内容+主旨。
: ...................
--
FROM 123.127.213.*
懂了!这么举例我就明白了!谢谢^_^。我不知道是我高中没教还是我忘了,大概率是没教吧,我今天才知道,今天已经用上了这个解析框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是不了解这个套路
: 表现手法就是用了什么修辞或特别的写作方式 起到了什么作用
: 这也是文本分析的基本活
: 然后修辞和方法的作用差不多固定的
: 比喻拟人为了生动形象
: 倒叙为了引发悬念
: 反问为了加强语气情感
: 再有什么欲扬先抑 承上启下 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 之类
: 用法都是套路
: 再结合原文讲两句
: 就这
: 说开了就没啥了不起的
: 刷点题找找网课或者弄本知识手册
: 里面应该都会提到
--
FROM 111.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