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打游戏来形容,想要孩子喜欢学习,需要设置合适的难度。还需要奖励机制
当然最好是课程内容也有趣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lelelele2019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但凡请教家长/老师/教育家,都喜欢说“自驱力”这个词,但是如何获得自驱力,感觉大家说的都是空中楼阁,没有可操作性。我家也有这个问题,最近思考了一下,我认为是因为没有搞懂学习的本质,因果顺序没搞对。
:
: 自驱力不是字面上的大道理,而是一系列成果或者事实的果,不是因!因是一系列的小事/小成绩/小成果/小回馈,是可以操作的事情,例如逼着/陪着/骂着/吓唬着/各种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背单词、积累,记住了、看懂了、考好了、看课外书有意思了,就有了自驱力。前面做的事是因,自驱力是果。因果顺序别搞反了。
:
: 孩子不想学习,不想写作业,为什么呢?学习本来就是辛苦的事情。孩子可逼迫,就逼他一下嘛,该逼就要逼,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和目标设定。先写一点,不行我陪着你写(我跟你一起耗着),我找人教着你写,后面越写越多。孩子虚荣心强,就到一个目标鼓励一下。总之孩子吃哪盘菜就给他备上。本质是从实际小事做起。
:
: 人性逐利,没动力去做看不到希望的事情,太正常了。
:
: 孩子的内驱力是果,因有很多,分析一下哪种因更适合自己孩子,就去做,引导、陪伴、逼迫都行。让他上道,克服他的惯性,发动机启动一下。落实在实处,是因,才有用。自驱力不是凭空长出来的,也不是老师家长几句话能教育出来的。孟母三迁,说的是环境影响,也是在从因解决问题,因为跟孩子说“出淤泥而不染”没有用。
--
FROM 67.16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