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好像比较专业。为什么乐器需要共鸣体?
我的理解是共鸣腔就是谐振频率的能量收集器,如果没有收集的话能量就和不同的频率一起瞬间耗散了,有了收集器可以把能量在谐振频率上收集起来,提供更长时间的响应。
没有音叉的话响声过了就过了,有音叉谐振就能多响一会让耳朵多听一会
【 在 mlsn20051119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都在小时候学过,弦乐需要共鸣腔,没有则弦振动产生的声音小。
: 那么,没有共鸣腔,能量小吗?如果小,那么共鸣腔是能量转换器?把某些能量转换为人耳能听到的?
--
FROM 112.65.12.*
共振能把弦上的能量大量传递到共鸣体上,共鸣体可以较长时间的谐振,共鸣体有足够大的面积影响空气把声音传播出去。你想想队伍齐步前进为什么能把桥震倒了,因为桥共振可以大量吸收能量但没办法传递出去。
【 在 mlsn20051119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共鸣体是收集器,原理机制是什么?我们知道电路中的LC谐振器消耗不要的信号,然后将需要的信号反馈到放大器,最后得到能量更大的有用信号。这里的谐振器选择性消耗能量,既不放大也不转换。
: 电路中的乘法器有非线性,它把部分信号能量转化为其他频率的信号。
: 二胡小提琴等乐器,既没有有源放大环节,也没有非线性环节把无用能量转换为有用能量(存疑?),为什么加了共鸣体后的乐器声音更大呢?
--
FROM 112.65.12.*
空气密度低,你想多传递更多能量给空气就要增加更多空气分子的震动,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接触面积。比如喇叭要大,只有喇叭的膜片没有喇叭的外扩部分声音就小很多
【 在 mlsn20051119 的大作中提到: 】
: 固体振动到空气中声音的耦合是怎么一个过程?
: 我希望它小,这样隔音就好
:
: ...................
--
FROM 112.6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