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请问过来人,什么时候能看出娃大概能读什么样的大学的?
努力坚持不放弃已经超过大多数人了
而且垫底也要看因为什么垫
比如等号没用格尺 单位没写括号这种事情
无所谓的
【 在 boola (bool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儿子从小到现在(三年级),都是一看就全班垫底、笨哈哈的那种娃,还有机会通过努力坚持、不放弃最后好歹读个高中和大学吗?
:
: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 能不能读差不多就是三四岁
--
FROM 142.179.74.*
当然不是了,是真的好笨啊,语文英语读得支离破碎显然不理解在读什么,数学题目也不太读得懂,学什么都傻乎乎笨哈哈的(但是他智力肯定普通不是真的智商缺陷那种),超级费妈还学不好。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努力坚持不放弃已经超过大多数人了
: 而且垫底也要看因为什么垫
: 比如等号没用格尺 单位没写括号这种事情
: ...................
--
FROM 183.241.155.*
智力可以构建的,没人愿意给别人构建智力,也只有父母愿意干吧
这类孩子首先要摸清孩子的思维路径,和孩子讨论数学题的时候观察、发现孩子的思路逻辑,一般是能发现孩子思路逻辑基础的差异,然后甩开具体的知识点不管,尝试去改善底层的逻辑习惯...有些思考链条一旦搭建,要改挺难的,但我觉得还是能改的,其实这些都应该在幼儿时期引导搭建,所以我比较反对幼儿读大量涉及逻辑引导的绘本的
【 在 boola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然不是了,是真的好笨啊,语文英语读得支离破碎显然不理解在读什么,数学题目也不太读得懂,学什么都傻乎乎笨哈哈的(但是他智力肯定普通不是真的智商缺陷那种),超级费妈还学不好。
:
--
FROM 114.254.174.*
如果觉得娃学得慢 那么就需要效率高
我的建议是狠抓基础
就语文来说 哪怕只学语文书 学明白了效果都会不错
怕的就是什么都干一点 反而不容易记住
【 在 boola (boola)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然不是了,是真的好笨啊,语文英语读得支离破碎显然不理解在读什么,数学题目也不太读得懂,学什么都傻乎乎笨哈哈的(但是他智力肯定普通不是真的智商缺陷那种),超级费妈还学不好。
:
: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 努力坚持不放弃已经超过大多数人了
--
FROM 142.179.74.*
哪个圈子做到前百分之十都是不容易的
更不用说高考是筛选相对最彻底的了,全民参与
不像体育艺术这些,本身的参与群体要小一些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说,985其实挺难的,对基础素质要求高
--
FROM 124.64.124.*
听起来好高深啊,是否有什么搭建的方式和阶段性目标呢?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智力可以构建的,没人愿意给别人构建智力,也只有父母愿意干吧
: 这类孩子首先要摸清孩子的思维路径,和孩子讨论数学题的时候观察、发现孩子的思路逻辑,一般是能发现孩子思路逻辑基础的差异,然后甩开具体的知识点不管,尝试去改善底层的逻辑习惯...有些思考链条一旦搭建,要改挺难的,但我觉得还是能改的,其实这些都应该在幼儿时期引导搭建,所以我比较反对幼儿读大量涉及逻辑引导的绘本的
--
FROM 183.241.155.*
个人认为,所有上层逻辑都是建立在底层逻辑上的,或者说由底层逻辑变型及组合而来。
个人观察,表现“不灵”“转不动”根本原因都出在底层逻辑上。
为什么小奥可以选人?因为小奥更多涉及底层逻辑能力。
底层逻辑就是最基础的神经反射,如果运行足够简洁且正确,那么以后消耗就少,可以更高效的运行,并且可以累进到更抽象的逻辑演绎及换算。
其实,我们做组合题,就很容易发现自己基础逻辑认知的纰漏,纰漏还没反映简洁性,简洁就是用更简单的逻辑替换掉复杂且绕的逻辑。
如果我再次带小孩,我很明确的会从这个点去培育孩子。
【 在 boola 的大作中提到: 】
: 听起来好高深啊,是否有什么搭建的方式和阶段性目标呢?
:
--
FROM 114.254.174.*
在北京,初二基本能判断。
【 在 beautydog 的大作中提到: 】
: 比如,是不是初一月考,就能判断能否考上高中,在帝都是不是基本上也意味着就能考上大学?
: 还是说小学在不在第一梯队就能判断是否能上大学?
: 又是什么时候能判断,大概是什么段位的大学?一本?211?等。
: ...................
--
FROM 101.6.41.*
最后一句话没看明白,麻烦展开说一下,另外举例啥样的是涉及逻辑引导的绘本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智力可以构建的,没人愿意给别人构建智力,也只有父母愿意干吧
: 这类孩子首先要摸清孩子的思维路径,和孩子讨论数学题的时候观察、发现孩子的思路逻辑,一般是能发现孩子思路逻辑基础的差异,然后甩开具体的知识点不管,尝试去改善底层的逻辑习惯...有些思考链条一旦搭建,要改挺难的,但我觉得还是能改的,其实这些都应该在幼儿时期引导搭建,所以我比较反对幼儿读大量涉及逻辑引导的绘本的
--
FROM 123.121.177.*
我觉得
1,幼儿绘本情感逻辑过多,“情感”逐渐更大程度的成为因果之“因”。
2,绘本多是论点逻辑下沉为基础逻辑了,为了宣扬“好的”品质、“好的”规范而构建的体系,属于目标成果引导性逻辑,这种逻辑构建形式就不对,西方普及性的人文社论基本都是这种逻辑构建形式,脱离本源,自行塑造原因及依据,西方的成年人社论文章达到了无法忍受的逻辑霸权展现,但你也没办法,人家资历高嘴巴大。
其实真不如我们传统的“两小儿辩日”,只陈述,我们传统的文章更像物理,不同的参照物,不同的结论。
3,老子所说“天地不仁...圣人不仁...”才是基础的底层逻辑,老子阐述了“道”(自然)的逻辑,这是“根”,接着老子阐述了“德”的逻辑,“德”就是人循道而行,是人之“道”,道德经就是一个极其严谨的逻辑体系。
...随意说说,绘本多是目标引导的人之逻辑,绘本论点会逐渐替换幼儿的思考,成为底层判据,逐渐让孩子成为传声筒,只会罗列书本的论点,不知算不算“洗脑”,两小儿辩日就不洗,自己琢磨吧...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后一句话没看明白,麻烦展开说一下,另外举例啥样的是涉及逻辑引导的绘本
--
FROM 114.25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