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如何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呢?
现在课外能够找到的教程资源已经比大多数老师强了
课堂的主要作用第一是提供一个精力集中的学习时间,第二是答疑
课上人多,孩子如果在某个点卡住,除非很多人都卡,老师是没法停下来讲解的。答疑可能要等到课后
--
FROM 107.122.81.*
对于达标以上的中小学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自己的能力了
文科理科锻炼的能力不同,比如语言的理解能力、结构化表达、抽象思维、问题建模等等,共同点是能力比知识重要
总的来说知识学得快不是最高优先级。(当然学习能力和抓重点能力也是能力,也值得锻炼)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Group 的大作中提到: 】
: 自己能学到位,当然是不需要别人了,自己走效率很高的
: 这也是我认为数学不需要预习复习的原因
: 那些东西课上反正要讲的,提前学一遍或者课后再学一遍干啥呢。又是必须出席听课的。再搞一遍预习复习就是浪费时间了
: 时间不是无限的,它是一个约束因素
: 谈论任何学习方法,目标从来都不是为了学会,而是为了高效率地学会
: 浪费时间的学习方法一定是烂方法
--
FROM 64.124.160.*
你们学校有定期的report card吗,各科老师会写目前的教学目标还有对学生的优缺点评语那种? 这时候除了让学生读老师的评语,也会让他们自己评价自己这一段的表现,哪里要改进,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就锻炼了复盘和计划过程吧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Ivy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带娃学习基本是这个思路 学校很快要学到的东西家里就可以少弄甚至不弄 熟练度也不用太刷因为后面学校还会学 目的主要是开阔眼界娃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最好 问题是这个互补最终还是得靠学习的主体自己查漏补缺 家里也只是辅助
:
: 所以最终问题还是 如何培养孩子自我复盘自我修补进化的能力?
--
FROM 67.130.182.*
请问根据你的了解,练习出来的这种对概念和模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可迁移的吗?比如通过练习,提升了初中数学的解题能力,会对未来应对类似难度的物理或者高中数学有帮助吗
我家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要不要去花时间辅导和练习解决不会做的难题。
考试不会考这些,也不参加竞赛。如果这锻炼的不是通用的能力,就没意义了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Group 的大作中提到: 】
: 理解是需要花不少时间的
: 梳理关联、来龙去脉,深化理解概念本质,拓展了解应用,然后再循环来第2遍第3遍,把模型理解透
: 把不同模型的关键区别找出来就不容易乱了
: 再通过问题来练习,训练从聒噪的问题中识出模型的能力
: 不是记忆,但一样费时间
: 需要记的少,难点不在记上
--
FROM 67.160.28.*
那些题目,我感觉挺好的。我们准备过一阵再试试
孩子觉得题目超过她现在的能力了,就是能看懂答案,但是自己做不了。反正是她学,就以她的感觉为主。先跳过去,过几个月再回头做一次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难题是有意义的
: 太难的题有没有意义我不知道 因为我娃没做过奥数
: 但如果题目难度达不到53的水准
: 对知识点理解会有很大的问题
--
FROM 67.16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