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北大附初中生去了57高中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也这么认为的
你们可能不是高一家长,没到做选择的时候,所以没有体会。事实上各区重点实验班都有够格去小强而放弃了的孩子,理由各不相同,有些是离家近,有些是担心压力过大,有些则是仅仅因为被原学校校长盛情挽留,不好拒绝,甚至有些是因为舍不得初中同学,存在即合理。给你一个数据参考,今年bdf录了一批646分学籍放北医的,这分数震惊吧,基本算半公开招录了。而我们这个学校居然有658的孩子不想去人本,宁愿留在新学校继续念高中,最后被老师给劝走了。
--
FROM 115.47.220.*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已经大学了,你说的这些情况都非常能理解。但从过来人的角度,我觉得能去更好的学校而因各种原因没去的,我觉得是比较遗憾的。。。
能探讨一下遗憾在什么地方吗。校友资源吗,小强各班型层次分明,如果上不了实验班,普通班的校友资源和区重实验班也差不多,都是大部分985,211,top2是凤毛麟角。或是更好的平台和师资,更好的学科素养。诚然,区重师资不如小强,教研能力也不如小强,但对于能力处于中上的孩子,也可能负责落实基础的老师比授课能力强的老师更合适。这里没说一定要选择区重放弃小强,而是说根据孩子自身情况去选择,有些孩子到不了头部差的不是智商,是自律,那么在面对高考这场要结果的战争中选择管理更严格的区重是否更务实一些呢,素养和视野能否在课业没那么繁重的初中阶段解决呢。过来人的经验非常重要,望能不吝赐教。
--
FROM 115.47.220.*
【 在 rainmansyst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们看的目标不一样
:
那倒是,可能家长对娃的定位和认知不一样
--
FROM 115.47.220.*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打了一大段话竟然被审核,我有空再改一下发给你
我家孩子就是属于实力介于小强尾巴和区重实验班的,初中三年成绩都还稳定,所以之前一直考虑的是育英和北大附首师附怎么选。当然这次少考了几分和这些学校都无缘了,最终也是尊重了孩子的选择,但这依然是个困惑我的问题。我家孩子智商中等偏上一点点,学习习惯不好,属于看人下菜碟,对于要求严格不留情面的老师作业就认真,对于要求松的,哪怕再喜欢老师,或者老师讲课讲的好,也是会混日子的。我们初中在十一体系内一所学校,宽松的学习环境,高素质的老师和有意思的课堂,丰富的课外活动都经历过,最后也还是有机会选择十一系的高中,当然本部是够不上,孩子自己放弃了,说这种风格学校体验过了,能把自己优点放大,也能把缺点放大,主动要求管理严格的学校。所以出分以后目标就锁定了五十七中,但后来了解到了现在就读的高中,孩子自己去考察了,觉得宽松度是介于五十七和十一系之间的,老师素质也还挺高,虽然很冒险,但他想试试,我们也尊重他的选择了。至于孩子能考什么层次的学校,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在大部分孩子上高中之前已经基本定性了,高考成绩在孩子三年心态不崩正常学的情况下,一部分取决于智商上限,一部分取决于多年养成的学习习惯,还有很少一部分取决于氛围,至于到底是宽松高平台的氛围更适合你家孩子,还是紧张有点压力的氛围更适合,还是要根据自家孩子特点去选,但实际学校的选择对于最终结果的影响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前后差不过二十分,撼动不了层级,一个能力大概在211层次的孩子,是很难考低于600分的,但是也很难突破650。
--
FROM 115.47.220.*
【 在 blueshell 的大作中提到: 】
: 搞不太懂,我还有个同事娃跟你同事娃一届的,按他说,是挺快的。化学用的自编教材,初高中贯通的,按初中教材的话期中的时候刚到元素符号吧,他们已经学很多化学方程式了。
: 可能免中考,很多只在中考考的东西,就不揪那么细了。比如那一堆木炭、硫、铁丝啥的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就不必背得跟标准答案一模一样。
:
看到你们在谈论直升班的进度,反馈一下我家孩子学校情况,也是高一化学,没有提前学,初中学的很差,基础不好。高一开学学校本来按照本部统一进度授课,几天下来孩子们反应听不懂,老师反思是初升高的衔接没做好,减缓了进度,花了一周多时间和孩子们梳理了初中知识,期中考试班里化学平均分和本部一样。
--
FROM 115.47.220.*
【 在 jhl 的大作中提到: 】
: 确实有点酸,羡慕啊,不过请钱老师不要介意,就是开开玩笑了
: 我们家也是在区重的1+3,没有去冒险试lxq了,现在看来1+3的压力也不小
没猜错的话,你们压力并不是来自于头部孩子太优秀,很难追上,正好相反,同学应该水平差不多的挺多,压力来自于大家都很努力,这种伯仲之间的差距比的是孩子毅力和抗压能力,还需要超长待机时间吧,另一个就是某些区重淘汰制度像无形的小鞭子抽着娃和家长,不得不走。校内进度也快,不提前规划初高中衔接没做好,会造成一步慢,事事慢。
--
FROM 115.47.220.*
【 在 xinj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举个实例吧
: 有个在qhf普通班的娃,父母原来一直挺佛的,成绩始终中不溜
: 到了初三上学期妈妈发现这样绝对考不上qhf高中了,急了,妈妈强力下场
: ...................
你这也属于个例,强势下场的妈妈,背靠二代的资源,以及可能遗传到的高智商,都不具有普适性。可能这群里优秀家长优秀孩子太多,大部分孩子站的起点已经是前百分之二十了。
--
FROM 115.47.220.*
【 在 xinj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清华里边这样佛系家长不少
: 我一次碰见在清的本科同学,寒暄,问:你们家谁管孩子学习?他:孩子学习还用管吗?
: 得,聊死了
: ...................
清二代确实这样佛系家长不少,但那是站位不同,一是升学有通路保障,足够孩子在小学或者初中阶段去试错,二是家长本身在学习这条道上已经站到了至高的山顶,窥到了全貌,也就是知道对于学习这件事,最重要的是什么,哪些是关键节点,什么时候该放,什么时候该管,家长能够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而对于学科知识,也比大多数家长强,如果孩子真的需要辅导,家长是有能力立马下场的。第三点是走完了学习这条路,再走职业生涯这条路的时候,家长发现可能不太一样,好的学习能力并不一定代表好的工作能力,对于如何全面培养或者是否学习这么重要这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看法。第四点就是建立在智商遗传自信方面,相信自己孩子不会差,只要想学,肯定能学出来。基于以上四点,成就了部分佛系清系家长,仔细分析了一番其实就是优越性很强,对于普通家长来说是降维打击。所以他们可以表现的很佛。很多家长焦虑是他们只能站到半山腰上,看不清娃,也看不清大方向,只能努力向上爬,至于山顶在哪,可能都没功夫思考。不要用少部分人天然的优越感去理解大部分人的焦虑。
--
FROM 115.47.220.*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家长本身就带自驱属性,不去管属正常操作,他们的认知里就是自己学还用别人管?
清系家长就算占尽先机,还带着自身光环和自驱属性,可这么佛系放羊的操作也不是各个娃最后都能成功逆袭,力挽狂澜的,同样有扶不上墙的。清系子弟优秀的比例也不一定比外面靠自身努力的娃高多少,努力其实是一种天赋,和智商一样。
--
FROM 115.47.220.*
【 在 xinj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举这个例子,第一其实是想说孩子并未定型
: 还有很强可塑性
: 尤其是一抓成绩就上去,一松就出溜下去的
: ...................
没有这个意思,我也是想和大家交流,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在帝都这种全民都鸡娃的恶劣环境下,如何让孩子既能保持学习热情不被带节奏走,又能保持该有的水准和位置,不被剧场效应拖累该有的机会。理性鸡娃和多多关注不是为了抢跑占先机,而是不想被裹挟的无路可退,提早准备,做好规划和合理的定位,那么真正打击来临的时候至少可以做到从容应对,不把焦虑传递给孩子。
--
FROM 115.4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