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儿
【 在 life0065 的大作中提到: 】
: 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国家要花大力气选人参加 IMO。
:
: IMO考的内容少(相对于高考),就四个版块。
: 这些知识跟高考重合度低,大学也用不到的。
:
: 每年就为那6个名额,波及30多个省市,估计有1000所各级别的重点中学,涉及2-3万学生,经历几轮(预赛、省初赛、省复赛、CMO、集训队考试)
:
: 这些被卷入的2-3万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所在中学最顶级的学生,耗费黄金的中学时段的时间,卷这个竞赛。
:
: 每年6个选手,投入如此巨大,就算都是满分感觉也不能说明啥,跟数学研究的顶级大奖也没有很强的相关性、对国家数学科研和工业创新也没有明显促进作用。
:
: 感觉还不如像数学领军计划那样早点学些大学数学,到了大学省点时间多学两个专业,多点社会实习。感觉还不如像数学领军计划那样早点学些大学数学,到了大学省点时间多学两个专业,多点社会实习。
:
: IMO几十年的模式、考题范围都没有多少变化,是不是落后的模式了。
--
FROM 123.11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