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这算什么水平?
你大娃的智商,211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吧
不过,好多聪明的男生都栽在游戏上,这例子真的是太多了,挺可惜的。
但许多人的青春不就是用来浪费的么?这么一想也就释然了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聊起来都懂,但真正懂得这个道理,还需要时间。
: 8下正经学习了一个学期,除了寒假提前上了突击补习班,开学后作业量大就全靠课内学,期中考上升200多名,期末上升100多名,1个学期由年级倒数逆转到年级前10%,那时家长是真的开心。
: 想进1+3的愿望被学校拒绝了,初三中考这些学生应该是年级前10名了,但娃又开始漫不经心了,成绩上蹿下跳,一路下滑,最后侥幸校额XQ了,高一还那样,上蹿下跳,全科都可以上蹿下跳的,本次期末就数学、物理进入班排前十(年级2层水平),其它科目都差,总体排名挨近年级60%(年级4层顶的水平)。
: ...................
--
FROM 123.112.28.*
估计年龄越大越不敢浪费了
另外,也的确初高中学业压力算小的,到了大学更没时间了
【 在 shuang99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到18岁呢
: 青春别浪费了
: 二十几岁能自食其力了再浪费吧
: ...................
--
FROM 123.112.28.*
那都不是一个概念了。。。
这么说吧,楼主家孩子只用了一个学期好好学习,就能翻身了对吧。现在的中高考常规来说第三年整整复习一年,那就是浪费。正常学习状态的孩子初中学两年高中学两年完全够用,直接参加中高考没问题的。即便这样的孩子,大学里应付功课不少人会很吃力的
【 在 shuang99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那个年代大学还算滋润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3 Pro」
--
FROM 123.112.28.*
这个时代就这样吧,已经不错了,至少比战争年代好多了
【 在 shuang99 的大作中提到: 】
: 哎
: 听着好累啊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3 Pro」
--
FROM 123.112.28.*
这种临门一脚发挥很好的状态,你们中考经历过,就怕孩子形成这种路径依赖了,然后高中甚至高考再复制一遍。但实话说,这不是一个好的学习状态,恐怕到大学以后也可能就无法如法炮制了。
但要在高中实现稳扎稳打,除了家长动脑筋想办法以外,恐怕孩子也得从内心里意识到这个问题,才会有效果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我考虑过娃高三开始使劲,最后结果尚可的情况,但这也是把不确定性延续到最后关口了。
: 本次期末数学考了80+,但进了班排前十,考完后,他又自己复盘了一遍,然后觉得不会做的题其实挺简单的啊,说明平时就敷衍,通过考试,精力高度集中,还能获得提升,只能说明平时浪费了。
: 我希望娃高二结束能达到一个较好教稳定的位置,初三突击一下短板,可能就摸到985了,现在是家长急但又不好介入,我觉得我好像不急了,但慢慢地积累就又有点急了,养这种娃,心情也是上蹿下跳的,做为家长也是一种修行。
--
FROM 123.112.28.*
你大娃的特点根据你以往的描述,应该是那种全面的但都不够能深入思考浅尝辄止的类型,但是情商不低人缘也很好吧,这些个以后从政经商都是优势哈,虽然搞科研不适合。但是从政经商尤其如果是在国内的话,心里素质要相当过硬才行,具体来说就是要经得起挫折和打击,这方面你要注意锤炼他。比如说他希望考985,你肯定过后,可以直接给他上数据,需要排名多少能上,需要考到大概怎样的分数,这也是一个激励过程。
另外,手机睡前上交协议这个执行的如何?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刚好昨天和娃聊了会儿,确实娃对困难度有点认识不清,所以有“考后又看了不会的题,突然想通了,觉得这什么啊!其实很简单”之类的言语。其实他的深度思维很少,底蕴储备是非常缺乏的,这是他和学霸的天堑之别,但也不好打击他。
: 我对他的要求已经下降到确保主流1本喜欢的主流专业(这个基础可以了),争取211主流专业。
: 娃的意见很出乎我意料,他说想考取985,同时不想辛苦,不想很出色,只想轻轻松松地生活。
: ...................
--
FROM 123.112.28.*
好的985都差不多,尤其理工科的,那些课程本身不少孩子的智商都应付不来,更何况要学得不错,真的挺不容易的
其实,咱们高等教育是严重注水的,好多并不具备读大学智力水平的都读了大学,这其实也会产生很多问题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侄女在华科读大二,现在很多大学也“卷”得很。学习且想排位靠前,哪有轻轻松松的。
--
FROM 123.112.28.*
如果觉得孩子适合搞应用技术,那高中有精力参加一些科技活动和比赛都蛮不错的,比如去大学实验室跟着老师做点科研什么的,也算是初步体验一下。
你家小娃跟我家孩子有点儿像,我觉得成长路径也应该会差不多,适合做基础科研的。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大娃不适合政商,浅尝辄止是他的特征,包括对人的评判也比较粗显,易激动,最初有点二极管判定(在我反复干涉下,已不简单定性了),最关键的是心理素质达不到坚定与含蓄,朋友间的人缘关系不错,最底层的率性而为交往+初步的共情包容。
: 搞基础性科研我看是不行的,性格也不适合。我觉得他适合搞应用技术,习得一定的成熟性技能知识,附带偶然性的一些技术改进突破,这个还是适合的,所以我觉得娃如果能就读211主流专业,是非常洽和的,也算按部就班、恰如其分了。
: 大娃的思维还是有点特殊性的,之前初中我给他讲过多次几何题,他的思路我数次给予否定,觉得错了,争论后均发现他也是对的,只是选择了一条不常用且费解的逻辑链条,在学校他也上台讲过题,数次老师和学生都不能理解,但结果是对的。我也没有否定他的思路,只是告诉他要掌握通常性的思路,通常思路是经过检验的便捷思路,他的思路切入点有点怪异(其实是绕了且日常用着费劲的一种逻辑),考虑思维的多样性,我对不能确切判定的事物是不反对的。
: ...................
--
FROM 123.112.28.*
如果兴趣在其他地方,不在所学的专业,靠期末突击2-3周,那得相当聪明的孩子才能过关及格的,这是对理工科来说的
【 在 yangxy 的大作中提到: 】
: 同意。随着高中到大学,课程难度不断加深,大量的新知识,以及互相之间的交叉,就是学霸也不可能靠上课理解就完全掌握,需要日常练习来加强和掌握。如果兴趣在其他地方,不在所学的专业,靠期末突击2-3周,是能及格,不挂科的,满足毕业要求,但也仅此而已。
: 学习好,首先是学习习惯好,方法得当。突击绝对不是好办法。
:
--
FROM 123.112.28.*
这个倒是,但是不是存在专业课老师可能更通融一些的缘故?
【 在 yangxy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一大二基础课不敢这样,高数、普物、线代、理论力学都得乖乖做作业,高数有时候还得找吉米多维奇三千题练练。
: 进入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后,很多课的原理是相通的,突击一下,把作业都做一遍,把书上例题做一遍,考个六十多分,我上学的时候,周围有些是这么干的,人数不算少
:
--
FROM 123.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