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国际部”是“消费”支撑的教育子系统,是一个社会的富裕家庭对发达国家教育系统的“转移支付”,一定比例支撑发达国家的教育系统及舆论导向。
发展中国家在这个“浮虚”的国际环境生存,是有很多欠账的。国家除必要的教育之外,平民与发达社会的同等互动也是需要对接“浮虚”的,国际规则是他们制定的嘛。
发展中社会是不能把“浮虚的细枝末节”做为教育的主体的,“浮虚”做为正统后,这个国家就文化消亡了,在肌体贫弱时,文化消亡紧跟着就是肉体消亡了。
民众与发达社会需先“对接”然后进入“批判”,当肌体强大时,这个对接要同步完成,肌体弱而敢于把人放出去,这是最高层对民族的自信。
既然需要做又不能官方做,那么就外包给社会,要社会自己去做,还不需财政投入。但富裕家庭去买门票还是社会的钱,老百姓扎紧裤腰带再苦几年,都苦了几百年了,几年算啥?
--
FROM 221.22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