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精髓了,我们应该把本科生都改叫乡试生,高考改叫八股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kanbao1234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们也是150*5时代。我们当时的学习方法跟你略有不同。基本上,做题量和成绩不成比例。
:
: 对于数理化,把教材看一遍,总结一下原理(最好是一门课,总结成1~2页纸);做一些练习题;再回顾一下教材。考试时,尤其是数理化,最重要的是,一步一步来,别省略,别跳跃,这往往是最快的方式;遇到没见过的东西也不用着急,按照课本内容一步一步推导就行了。其实,这种方式的做题量不是特别大,可能不会太高分,但是,基本上可以保证数理化都在130分之上,而且比较稳定。当然了,如果想得极限高分,也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再多训练一些。只做题的人,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反而成绩不是特别高。
:
: 英语基本上就是花点时间总结一下语法,背点单词,然后用零碎时间读点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样基本可以保证120分以上。如果想进一步,那么就把出题人经常出的、正常人绝对不会这么用的、老外也绝对不会这么用的、出题人自己瞎想的那几个套路背一下,不能保证一定140分以上,但是,概率比较大。(其实这很好理解,现在出过国的人很多,如果有幸回来见到英语出题老师的话,你就会发现他们的英文很渣。你就会想,我当年原来是被这帮人考核的)
:
: 语文也不用积累,不要想语文与文学素养之间有任何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类似于现在AI中的机器学习,通过看题目和答案来将自己的思维校准到出题人的思维上,尽管出题人的思维通常是错误的,但是,只要能得分就行了。
:
: 后来发现,这种方式应付大学考试,以及应付社会上的考试也很有用,比如,司法考试、会计考试之类的。另外,回归到原始材料和逻辑本身,对于今后的工作也很有用。
--
FROM 103.2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