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我们以前的学习方法
您那年哪个省高考的?
我去膜拜下
【 在 mrredsnow 的大作中提到: 】
: 语文,120基本省状元?
: 满分120?
: 我感觉,满分就算130,省状元都不止120啊
: ...................
--
FROM 58.52.202.*
不知道他是什么搞的
反正例子应该是真实的,也反映我们那个年代,语文教学水平有多差
所以我才说靠积累,更直白点是你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基本功
【 在 gambol 的大作中提到: 】
: 语文提分 把默写背诵全拿下 能多几分啊
: 再就是狂练作文 一分也提不了?
--
FROM 58.52.202.*
数理化你说的厚薄,我们老师只提到做题和悟性,悟性咱把握不了,只能把握做题,在做题中悟,提高准确率
语文你提的思路是考真题刷“语感”,我们当年没这条件
【 在 kanbao1234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一定比楼主考得好
: 数理化,我们老师是本地师范毕业的,高一的时候就说,教材先“看薄”,总结一到两页;再“看厚”,每一条都扩展一下;再“看薄”,总结成一到两页。后几次看薄,应该是理解越来越深。我学习不太认真,只做了前两步,感觉差不多,懒癌就犯了。我想,对于正规师范毕业的老师,这种方法应该是比较公知的。
: 关于语文,我是快考试的时候才想到的。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有一些逻辑性的题。先了解个大概的知识点,做一个假设,符合这个假设的思路,你就按照这么回答。然后,通过真题以及复习材料的解读(现在上网更方便),矫正这个假设。然后,不断更新,你的正确率就会越来越高。第二个部分是没有啥逻辑性的东西。关于这部分,就是一个概率问题,属于撞大运。不过,好处是,语文出题人的脑容量有限,他们大部分也就想到那几个幺蛾子,背下来就性;剩下的就瞎蒙了。很多时候,出题人的思路是受限的,考试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各个题目的比对,推测出题人的思维。
: ...................
--
FROM 58.52.202.*
现在语文130不稀奇
语文120年代,你们平均分多少?
【 在 mrredsnow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高考年代就远了,92年,山西省,当时还是文理分科,语文满分120。
: 我那时候,语文状元多少分,已经不好查了。刚刚百度了一下,“山西高考语文最高分”,查到一个2021年的,是133分。
:
--
FROM 58.52.202.*
那你语文英语这么好,可惜了
【 在 Gena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啊,就是选的理科,纯文科还真不行。
--
FROM 58.52.202.*
自学能把语文英语考这么高,你真挺牛逼的
【 在 Gen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现在想想,当初真的是自己学,没有借助外部资源,所以平台上不去。
--
FROM 58.52.202.*
语文总分120的年代,你90,那成绩应该很好了,我不是很了解你那个年代
【 在 mrredsnow 的大作中提到: 】
: 三十年过去了,时间太久了,何况我当初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学生,我那时候好像从来没想过要看看别人考多少分。
: 我是从省重点高中毕业的,但是我不是自己考进去的,是靠家里人托关系弄进去的,第一次考试就是倒数第一(不算三个在我后面走后门进来的兄弟)。
: 因为自己成绩很差,所以,似乎也没啥想法关注别人,每天就是跟着大家闷头学,好在运气不错,成绩稳定的慢慢往上走,最后高考的时候,差不多能进我们班应届生的钱二十名,算是中等稍微偏上一点点。高考算是我这几年考的最好的一次。
: ...................
--
FROM 58.52.202.*
那你们走在了前面,我是大学以后才接触新概念
语文你背的应该是《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其他科也有
你是那年高考的?
【 在 oedipu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当年也是数理化做题,英语是背新概念2-3册,每天一篇完型和阅读理解
: 语文就是背一本什么基础知识册子,练字,优秀作文选模拟。
: 最后居然英语考了最高147,语文125
: ...................
--
FROM 58.52.202.*
2000以后语文分提的很快,可能也跟互联网普及有关,备考手段有改进
【 在 SoHele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有两个同学语文134,20多年前高考
--
FROM 58.52.202.*
你就是我前面举的那个例子的类似情况,估计你们全校语文教学水平也比较普通
【 在 touchdream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年语文89份,理综市单科状元,差清北8分
--
FROM 58.5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