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能用平淡的语言传达很多信息,是因为背后的思维非常复杂。想得深才能写得深。本文看着很水,原因就是没想明白也没写明白。
比如说苔藓和牡丹生存条件的对比,这里本该应该详写。苔藓终日不见阳光,生长在夹缝,被人终日践踏,一不小心还要遭遇钢丝球灭顶之灾——但是本文中这些都没写。到底怎么阴暗了,怎么夹缝了,怎么被践踏了,怎么灭顶了,读者根本读不出来。这些关键的东西都被模糊而宽泛的辞藻一笔带过了。至于牡丹,生存条件完全没写,“悉心照料”四个字完事。那这咋对比,没法对比。
本文的对比是作者举个牌子在读者眼前蹦跶,牌子上写着“我在对比”四个字。这跟读完名家散文感同身受,是完全不同的。小朋友应试作文跟名家的差距,一部分就在这里。
【 在 walalala 的大作中提到: 】
: 懂了,但是仍然不喜欢这种,尤其是语言,看着让人很累啊。
: 不过应试没准确实能高分
--
修改:tokilltime FROM 162.156.96.*
FROM 162.15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