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内容差异巨大,又由于海淀普遍鸡娃的存在(不少鸡娃是拼父母),所以更难预料小孩在初中的学习走势。
虽然认识很少的学生家长(统计样本很少),但已经有小学平平,初一成年级第一,以及小学优秀,初一变中下的情况。 不确定性比我们那个年代大不少。所以小孩在初中不适应的风险并不小。
此外,我们从学校和个人的角度分析目标差异,北京政策允许少量dz,特别是zp,明显是为了极精英教育,是为了提高出几个优秀科学家的概率,哪怕出一两个极优秀人才,这个政策就是成功的,无论这少部分群体中有多少人出现心理问题。 但对于家庭来说,是为了得到小孩教育各种概率加权下的最优解(小孩成才,满分,出现心理问题,则是0分或不及格)。
总结一下,初中小孩存在青春期,心智也不全,面对挫折的应对风险也不容忽视。在新形势下,各种情况也更为复杂,如果能有多种选择,也需要综合考虑。
从我现在的心理看,如果有个普校不算特别差,离家近,小孩也不是从小天赋过人(担心到了普校没竞争对手),则这个学校就挺好。
【 在 oedipus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句话,家里有资源,孩子开心就行
--
FROM 111.19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