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要把行为和帽子分开对待,行为是行为、帽子(智障)是帽子(智障)。
首先看行为
初中了,还在教室里面大便,摸女生这样的行为肯定是不能被允许的,智障也不能被允许。
那么既然发生了,就需要有解决方式。
最理想的方式是尽快行为干预,改变这两个行为。
那么目前北京是十六岁以内的残障儿童都是可以申请干预机构补贴的,能不能课后,或者每天请假花一些时间去机构
当然,这个有难度,首先家长要愿意。
其次,现在机构对于小龄干预的比较多,大龄青春期干预技术好不好、有不有效不一定。
通常有补贴的机构技术一般,技术好一些的一个小时700+还不一定保证效果。
第三,机构干预之后,要保障还需要专业老师到课堂辅助,保证在自然环境下没有这些行为。学校允不允许进入也是个问题。
如果专业干预行不通的话,那么回归到村里有个大傻子(智障),他会骚扰别人的问题。
村里有个大傻子,总是骚扰别人,特别是骚扰女生不能忍,那怎么办?
联合起来把大傻子打跑,那是集体霸凌,不人道也不可取。
大部分村还是给予最低保障之后见着绕道走。
那么能不能跟老师沟通一下,特殊小朋友坐在距离门远一点的位置,保障女生上下课进出。周围安排身强力壮的男生们,保护女生同时,也避免对残障小朋友的霸凌。智障、自闭症小朋友虽然特殊,但是真的体力、智力弱于正常孩子。否则就不是残障了。
但也只是纸上谈兵的想法,万一男生家长也不愿意呢“要学习凭什么?”。当然如果都这么冷漠,这样是一种教育和社会的悲哀。初中小朋友正处于青春期,情绪丰富,也对同龄人比较敏感。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家长是希望孩子看到此事无解只能忍着,还是多数人霸凌特殊人群把他赶跑,还是想办法尽量构建和谐校园。
其次就是帽子(智障、自闭症等)的问题了。是否所有特殊孩子都需要去特校。
我觉得不现实。
从社会来看,自闭症发病率为1.8%(《中国生育健康杂志》:《中国0~6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筛查患病现状》);智力障碍儿童患病率大约在1%~2%(柳叶刀);脑瘫的发病率在中国是千分之四(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部放到特校,义务教育之后家里蹲着、社会养着不现实。
从特校来看。首先是目标人群问题。特校主要是针对于比较严重的残障人群,目标也是教会自理、家务,毕业之后基本家里蹲。中重程度的家长其实完全不避讳特校,也很喜欢送进去。学校里面学一些基本生活技能,家长努力赚钱毕业了养着开心就好。但是对于大部分有一点点能力孩子的家长而言,家里蹲慢慢的就什么都更不会了。这些家长希望孩子长大了能够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洗车啦、扫大街啦这些的。不求赚钱,但求自立。特校承载不了这样的功能。更不要说有的小朋友智力正常、超常,但是有行为问题。就像前面楼提到的奥数一堆奖,但是上课会尖叫那种,去特校路就断了。
其次是特校组织结构问题,因为医学技术不断推进,教学人员相对滞后。老一辈特校工作人员技术点是盲文啦、哑语啦,现在人工耳人工喉什么的让这些小朋友都进入普通学校。老一辈的工作人员转而面对心智残障,也不一定能够给予专业提升,有可能是安置而非教育。
第三是特校的价值观念,强调包容、爱心多,强调自强、自律不足。导致一些轻微行为问题的孩子进入之后,问题行为越来越多,直接摆烂了。
从家长来看,觉得家长不宜。陪读从小学到初中,再加上小时候干预,也快十年了。其他家长烦上课拉粑粑,小朋友家长更烦。要揍一顿可以改变的话,家长早就揍了,揍一百顿都小case。其实目前特校基本上是全免费的,还有针对特殊小朋友的寄宿学校(虽然费用不低,但也是大部分家长出去打工工资能够覆盖的)。为什么家长非要舔着脸每天陪着,不忍自家孩子以后直接跟垃圾一样蹲在家里摆烂,尽量让孩子能够融入社会,挺不容易的。确实对其他小朋友造成影响。这是一个娑婆世界,罪孽深重,众生皆苦。
先进地区的做法是有了这样的小朋友,学校向资源中心申报,给予评估。最好的一档,课后给予语言啦、行为啦的特殊支持。其次的一档,配置资源老师,专业陪读之后撤出。再差一些的去特殊班或者特殊学校。特殊学校也分,有轻的,发展才艺的,有重的,锻炼自理能力的。只能期待咯~~~
--
修改:meltaurora FROM 39.128.19.*
FROM 39.12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