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综素班,语、数、英培优,娃初一上参加了第一期,第二期被踢出,第三、第四期都够资格,但娃主动退出,不参加。因为娃要利用别人上综素的时间写作业,综素的数学教辅用的新方法,娃觉得帮助不大;语英有点帮助,但我们参加了就没 时间写作业了,所以,娃自己决定退出。
初二后,娃校也开始有创新班培养了,每周六上一次3小时课(数学、物理各一半时间),开始挺高兴的,进群后发现就是综素班那些人,几十个人,感觉也不会是竞赛方向。
数学方面,升初中后其实就没有更好的拓展了,学习是不充分的,我们学校提供不了更好的数学氛围及拓展;物理应该也是 这种状况。信息也提供不了,我娃棋友初一期末考了年级第一,他爸爸也是行内大企业工程师,听他爸描述那娃小学就筹备了信竞,感觉成绩是不错的,初一学校最早筹备的就是信竞班,那娃爸爸参与后说不行,不是搞信竞的节奏。
做为新校,不具备竞赛资源储备。生源也不行,和我娃数学同等水平的最多两三个,信息学方面和娃棋友同等水平的应该也差不多。数学方面,我娃几次考试后就感觉到了另一个差不多水平的同学存在,是另一重点班的同学。数学方面,竞争的同学不够多,也是很难长进的。
数学、物理竞赛方面,我们有参与的愿望,会适当参与,主要是做为一个动力源泉,促使高中能首先拿住数理两科,助力高考。真正搞竞赛,资源环境确实不行,只能取其用,而不能取其利了。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实话说,近十年恐怕没有几个孩子是一心走竞赛的了,都得在保综合的基础上,多数竞赛孩子综合并不弱,这也是北京孩子之所以卷的原因。学校对竞赛学生的综合成绩是有要求的,如果综合都不行那可能连竞赛的门都进不去。。。
: 物理竞赛的话你可以关注一下得省二省三的那些孩子中学名单,从中可以看出好多信息的。比如如果某中学有几个人哪怕获得了省三,那起码说明这个学校有报名参与物竞的资格。而学校里获奖学生的总个数,能提示该校起码在物理这门课上能达到的难度值以及实验班孩子的物理学习氛围
:
--
FROM 221.22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