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卷的根源是选拔的科目设置造成的。一直到高考前都主要考的是广度。
我家大娃初中是海淀的优普,以作业多闻名,恰巧我大娃在游戏坑里,很少做作业的,老师频繁找家长但解决不了问题,最终不找了。
当时我在和大娃的游戏作斗争,对中学的学业设置没精力去感受。
家长会时,大娃成绩单一堆60+,瞥见隔壁学霸一堆90+,非常羡慕觉得不可思议,做为学渣的家长,只有一个小学同学的妈妈搭理我,另一个小学同学的妈妈都不搭理我了,在小学时,大娃也是前几名,大家都搭理我的。
大娃小学可谓丰富,国内旅游很多,主要是大陆,香港迪士尼、澳门特区,钢琴、架子鼓、篮球、轮滑、游泳、搏击、英语、语文、机器人...滑雪营、皮划艇营...都是报班的,最终4年级滑入游戏成瘾(姥姥助推、打掩护,以睡觉为名,一人刷剧一人打游戏,夜夜一二点),5年级发现了,之后所有课外全清干净,我和娃一直反复磨合到高三...
小娃与大娃模式完全相反,学前任何东西不学,跟着大娃学搏击(报了一期),做为大娃的报班添头(阶段练习过篮球),围棋是小娃学前唯一认真搞的,介入小奥纯属偶然,1年级转向小奥。
大娃没在真正的竞争项目上有开拓,我对小奥了解贫乏,不知道操作的丰富性。
3年级之前的小奥对娃来说简单,一周一次课,轻轻松松。当时认识不足,应该抓紧超前学习,小学4上完成小奥转入中学是正轨;要进大机构的最高端班级,跟名师。
小学6年,小娃没有音体美,仅有一周一次的奥数,小娃的童年是小区放养的,太放松了。
初中后,感觉时间太紧张了,想拓展得挤时间,又想起大娃初中,一堆90+好像也不是学霸了,小娃达到后,感觉也就那么回事。
其实想让小娃在数理方面拓展,能走到哪儿就走到哪。但综合高考的模式把时间都占用了,去哪挤时间?
跑得快不是卷,综合最占时间,是最大的卷。
【 在 Thulium 的大作中提到: 】
: 应该本版这么认为的不多吧?
: 话说贵小区没有同学了解卧虎藏龙?
--
FROM 221.22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