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还是因为国内上大学,尤其上好大学,还是几乎完全靠考试分数(靠竞赛也是变相的考试分数)。出题简单了,大家分数都高,就没法选拔谁去好大学谁去差大学了。国际路线上国外好大学,除了分数,还要看其它很多方面,比如在体育、文艺、领导力方面做的怎么样,在公益活动方面怎么样,如果一个孩子开过画展、拿过音乐什么奖、是校队的队长,带领校队拿奖了,这对于上国外好大学都是加分项,甚至优先于成绩,所以走国际路线的孩子必须多参加社团才行。相反,如果走国际路线,孩子只有成绩,没有社团这些其他的,就没法上到国外的好大学。但是在国内搞类似这套上大学就乱了,什么音乐、绘画、当班委、参加公益,要是国内也靠评比这些才能上清华北大985,你看吧,班委评选就得白热化,校队就得挤破头,音乐美术培训就得跟现在竞赛培训一样。
【 在 snowboby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奇为什么要搞这么难?刷到一个自媒体,说北京高三期末语文难度又上新高,古文差不多相当于考研的难度。搞这么难让高中生们体会一次次打击和挫败感,有意义吗?大部分人上大学选专业后都用不到这么高难度的非专业相关的知识。
: 我有亲戚家的孩子走的国际路线,课程都不难不深,评分也是等级分,就有更多的精力去参加社团活动和学生会工作,锻炼合作和领导力。高中生培养的很有自信,这样不好吗?
: 追求题目难怪偏,考倒学生就是出卷老师的胜利,这是不是钻牛角尖了?
--
FROM 106.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