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种认知有一些错误的。
这样说吧,计算机算法,看它的名字,“算法”,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技术,计算的技术。
数学和算术是两个不同的方向。
数学是理论,算术是技术。
古代人类文明并没有数学,但是又有计算的实际需求,因此发明了一些计算的技术出来。
这些技术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但是,局限性很大,往往只能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
学了计算机算法之后,再看小学奥数的题目,如掌上观纹。
在计算机早期比较原始的时候,即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编程的时候,甚至fortran和c语言编程的时候,
由于CPU速度慢、内存少,所以就开始正规地研究各种算法,也就是各种问题的计算技术。所以,精通这段时间算法的人,回过头来看小学奥数,就觉得很简单,很容易看穿各种解法,因为在实际中经常用到。
但是,有一些有较高天赋的小孩子,是能够自行领悟的计算技术的。
所以,这个比赛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选拔,还是为了培养?
还有一点,即使天赋一般的大学生,经过科学的训练,其实并不弱于天赋较高的学生。
另外,清华一些学生的经历也说明,即使天赋高,但是不爱这个东西,也不能做出卓越的成就。
相反,有些学生爱这个东西,即使天赋不是那么高,但是,也能做出很好的成绩。
这两天看到几个大三、大四的学生,以一作的成份发表了好几篇AI顶会,并不是top2的学生。
因为,科研和竞赛,差得太远。
【 在 time1024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参加CSP-J/S认证需符合年龄条件的公告
: 学习计算机科学有益于培养青少年的逻辑思维及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这需要一定的基础和认知能力,并非越早越好。近年来,参加CCF非专业级软件能力认证(CSP-J/S)的小学生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小学生过早参加CSP-J/S对其身心健康和正常的学习会产生负面影响,也不符合CCF 组织该能力认证的初衷。另一方面,部分中学将小学生的CSP-J/S成绩作为升学的参考依据,这将带来严重的功利化倾向,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和升学秩序。
: 为此, CCF NOI竞赛委员会、科学委员会做出决定,对参加CSP-J/S者的年龄加以限制:
: ...................
--
FROM 111.4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