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VIV 的大作中提到: 】
: 集团校吧,叫分校的只有十一一分,不过现在这些概念很模糊,像101基本统一都叫校区了
: 集团校的待遇要差好多,即便是强如上地实验也很拉跨,直升那点人相对于总人数来说比例连10%都不到,这就是集团校的天花板了
我觉得小强0.5+3直升应该把集团所有学校(含本部、校区、分校)初一、初二、初三上所有大考统考成绩(期中和期末),按照合适权重,算出总分数,类似高校保研,以前三学年学分绩点为基准,这样最公平,也合理,大家都没话说,分指标的做法算什么啊,肉眼就能明白就是内部人员利益博弈结果。
从制度设计上,越公平合理的制度,越能挑出好苗子。但如果不想按照这种操作,而是提前给名额指标这种制度,说白了就是利益不均的结果。老百姓只能猜,分指标多的,里面关系户多,ZB多,ZB权利更大,所以政策倾斜,甚至可能是教委内部条子生多,懂的都懂。
如果小强0.5+3直升更公平一点,就应该海淀区所有学校两年半历次统考成绩拉通排名,如果是挑选名额稀少的真正好苗子,与其依靠最后饱受诟病的中考成绩选人,还不如大家都参加海淀区统考,难度类似今年初一难度保持到初三上,在海淀区集团内外公平选人。小强集团外尖子因为成绩不如选不上,输得心服口服。省得家长孩子做选择题,到底去区重点还是优普,去集团校本部还是离家近的集团校分校。是驴子是马,全程监控,长期成绩见真章。当然,有人或许会说,卷2年半,太可怕了,但真想卷的人,一辈子都卷,不想卷的,不参与就好,毕竟直升比例也很低嘛,对高中而言,总比从中考成绩里挑人,更靠谱吧。关键是机会均等,不能集团内有直升机会,集团外只能干瞪眼。毕竟小升初是摇的,不是考的。如果小强本部那些人当年是考分高录取的,他们有直升机会考不上小强的孩子认输认怂。几十年前就存在集团内外有差别。但现在政策小升初是摇的,那就应该小强内外直升都给机会。类似高考没有考上985的孩子,没资格羡慕985那些保研的同学,就该通过考试考入985,但如果985是摇出来的,那么研究生招生的时候,保研的和校外考研的就应该统一尺度,否则就是不公,老百姓就会不满。
※ 修改:·davisliuyi 于 Mar 16 11:55:18 2025 修改本文·[FROM: 183.241.214.*]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www.mysmth.net·[FROM: 183.241.214.*]
修改:davisliuyi FROM 183.241.214.*
FROM 183.2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