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一个老地青说一下我的观点,虽然我高考都是20多年前的。
首先千字短文,重点要放在后面,也就是回忆要少一些,后面返程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文字要多一些,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 回忆要压缩在20%以内。
其次,细节描写太短了,感触太多了。比如看到熙熙攘攘的车站,拎着行李的自己,想起当年姥姥和自己说过的话。车厢里头的环境,轻轻摇晃的火车中,灰白色的床单,时间虽然过的漫长,但“我”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
结局: 摇摇晃晃的旅程,和记忆中熟悉的街道,还有那个等着我,或者已经记不清我的姥姥。我快到了,我也快看见她了,我想着等待我的亲人,等等。
散文重点是要对感情和细节的描写,让读者能在所见中感同身受,于白描之中唤起共鸣。 这篇作文的特点是你描写一点点,正以为作者要发力好好写一段白描了呢,他又蜻蜓点水的走了。 感觉还是笔力不足。
【 在 xiaoxiaolin 的大作中提到: 】
: 原作者写得很不错了。从幼时跟着姥爷姥姥坐火车回老家的记忆写起,中间写了姥爷离世后自己坐飞机回家的糟糕感受,后来火车重新启用,作者在火车上目睹老人带小孩回家的场景,勾起了我幼时的记忆和感触,也引发了自己对姥爷姥姥的思念之情。娓娓道来,真实感人,不明白这个作文有啥好喷的,去看看那些所谓的考场优秀作文,跟这个比起来可差远了。
: 唯一的不足是场景转换缺少了一些交代和过渡,造成了有些人读起来可能会觉得前面太散,但是行文逻辑是在的,也不用太吹毛求疵了。
: AI写的那篇,乍一看有些语言挺华丽,但是怎么看也缺少人身上那种朴实的情感,就跟前面留言所说:匠气太重。
--
修改:bulkathos124 FROM 122.9.168.*
FROM 122.9.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