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的人生导师确实能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但这种导师角色通常只能由父母来承担,而非学校的普通教师。
首先,普通教师往往缺乏贯穿人生各个阶段的宏观视野;二,他们很难抽出足够的时间对某个孩子进行针对性辅导;最重要的是,学校教师无法持续协调孩子教育所需的各方面投入。
中国足球的情况与此类似。实际上,中国并不缺乏懂球的人才,聘请优秀教练对业内人士来说并非难事。在金元足球时期,鲁能、恒大、绿城等足球学校的教练团队在教学技术层面都达到了国际水准,完全经得起专业检验。
然而,中国足球面临的根本问题与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很类似。虽然这些青训体系在技术层面都是正确的,但在欧洲,青训是成熟的职业足球环境中的一部分,能够获得持续的资源投入。而在中国,由于缺乏这样的体系循环,高投入只能依赖领导决策或资本家的持续烧钱,但漫长的"种树期"往往让决策者失去耐心。金元足球退潮后,整个体系又陷入混乱,甚至连一分钱没花的球迷都等不及看到成果。
这种情况在娃的教育中同样存在。许多家长没有足够的资源为孩子提供持续的正确投入和多方尝试的机会,最终导致培养计划半途而废。比如,购买学区房以获取更好的教育环境本身没有错,但这种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帮助其实相当有限。对富裕家庭来说,购买学区房只是顺手而为,不会影响其他方面的持续投入;但对普通家庭而言,一旦学区房价格暴跌,可能意味着二十年积蓄就被收割了,这种情况下又怎能安心继续投入?培养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 在 ohiostat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教练,能把中国男足杀入世界杯?什么样的教练能让中国男足拿冠军?
--
FROM 221.2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