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0入学人大附的,当时北大附不提供住宿,所以都没考虑。92年我听说北大给物理集训队提供住宿,还挺惊讶的,感觉北大附的校园规模比较小。
我那年人大附高中分数线肯定是海淀最高分。当时还是四中最强,接下来的几个市重点的分数线都比较接近,经常是同分。单纯比较分数线可能意义不大。
重点本科人数,92年高考,人大附这个数据是海淀第一,那年状元也是人大附的。清北人数当时关注度没有现在高,但我还记得有个清北人数排名(有点儿记不清楚是不是只是清华人数排名,包不包括北大我忘了),那两年前三名都是四中>清附>人附。
其实,八零年代末人大附也已经开始掐尖了,那时叫校中校,招收小学的孩子。94年的金牌就是88年从小学掐尖的一批实验班学生,初二结束后直升到90级的高一实验班。这个班型很像现在的早培,不过没那么卷,很多人走高考路线了。
我个人感觉,这三个学校的附中,真不是三个大学子弟撑起来的,跟三个大学重不重视教育没关系。子弟的平均成绩肯定不如筛进来的学生成绩好啊。
【 在 VIV 的大作中提到: 】
: 95年北大附也有住校
: 我就是95的,不说95,至少94年的高一就可以住宿
: 跨区考,北大附就是那两年的最高分
--
FROM 221.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