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例子挺有意思,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共识的问题:
就是说作者可能写或画的时候本人并没有这个意思,但是读者基本都理解成了某个意思,那么这个阅读理解题的标答应该设定成读者的共识而非作者的本意。这一点其实也没问题,但是这里面的共识应该满足一些条件的:
1、该共识最好离作者的作品年代不太久远,因为过去太长时间沧海桑田的,现如今的这个共识可能就完全物是人非了
2、该共识最好不涉及情感情绪类的,因为人类的情感是最错综复杂几乎很难有大范围共识的
满足以上条件的语文阅读理解题其实挺难找的,尤其是那种现在还很流行的古诗文阅读理解。。。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梵高:外面这个树挺好看 画一下
: 事实:梵高画了窗外的树,作为小侄子的贺礼
: 通常的理解:对于梵高来说,开花的树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们代表着希望,画面充满了勃勃生机。
: ...................
--
FROM 123.12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