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治家和治国一样,充斥着各种因果,古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同一个逻辑基础。
我70后,教传统;媳妇80后,思维西化,岳母任性,大儿不到5岁前主监护人是媳妇和岳母,快乐教育+鸡娃是当时的主旋律。
5岁前我多跑外地,和大儿的相处时间很少,教育方面多是干涉,没有主导性,娃心理认可的是母亲。
自始至终我是反对“快乐教育”“素质教育”的,我非常反对西式教育,觉得后患无穷。
大儿聪明伶俐、婴幼儿时期表现突出,得到大量夸奖与肯定,我觉得过誉与优良品质是对冲的,总唱反调,监护主导权与亲子关系均为辅。
小儿婴幼儿时,我完全清闲下来。小儿木讷、内向,社交没存在感,妈妈和姥姥总是拿大儿比较小儿,强调小儿的“愚笨”,以致于我都一度担心小儿未来的生存能力。
我非常反感用大儿来比较小儿,事实上我把小儿“保护起来”,小儿成为了我的专属监护对象,不容别人插手,婴儿期就长在我身上,入幼儿园、小学均我经手办理,想学什么从不报班,扔一套道具,自己先玩着,小学也是就近的渣小,不折腾;
我极少夸奖小儿,点个头或一句“不错”就是夸奖了;某些弱项我告诉他“人有差异,努力也比不过的”,某些强项我告诉他“有更强的,你没接触而已”,小儿是在没给助力的客观环境下生长的,并且在我有目的的纠错下揍了几次。
大儿由娃妈负责,音体美(游泳、篮球、轮滑、钢琴、架子鼓、书法及户外托管的滑雪、皮划艇、野外拓展之类的也参加过几次)学科拓展(语文、英语、机器人、演讲),很丰富,浅尝辄止的“素质教育”,小学确实一度达到头部,小学毕业也是稳的第一梯队。
小儿幼儿期就是自己玩,后来有了1个围棋拓展,再后来有了一个奥数,过程中我拒绝了娃妈关于英语、钢琴等的报班要求,先学好一样再说吧,空余的自由时间做为尽快优质完成校内作业的奖励,如此校内习惯也稳固了;校内3年级以后开始突出,班级第一,8岁多拿下围棋业5,奥数高端班。
同是小学阶段:大儿名小第一梯队=小儿渣小头部,全科综合大儿碾压小儿,单科深度小儿落下大儿很远;最核心的差距是专注度及学习态度的差距,这是两种培养方向的结果。
准备重新分析家庭思维结构,找到纲领性的指导逻辑,再针对现状进行治理。
--
FROM 221.22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