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的观点,在我看来这篇文章再次证明了,在顶级竞赛这个层面,天赋的决定性作用,当然不是说就不需要努力,恰恰相反,只有更加的努力才能在这个群体里取得好成绩,因为有同样天赋的选手也在努力。作者的努力,是为了在同样天赋级别的选手里胜出,而不是为了在课内数学范围和一名211水平的学生竞争。如果没有足够的天赋做基础,作者根本没有机会走上竞赛的道路,他的努力可能也只是争取高考高分,而不是争取cmo金牌了。写文章当然都强调努力,说天赋大家都不爱听,肯定会被喷的。
北大的数学强基考试题(还算不上竞赛题),高水平竞赛选手在六年级的时候就是可以秒的(是真秒,不是段子)。可以找来看看,评估一下,看看是不是30%这个分位(一本二本?)的中学生在经过六年的努力之后,在高三毕业时可以达到这个水平。
相信如果接触过那批孩子,了解了他们的学习状态,看法就会改变。
以前有位写了数百篇教育公号文章的北京家长,孩子当时学习成绩还是很不错的,曾经有机会跟小乖那批孩子一起上过课,用了“望峰息心”来形容当时的感受,这跟我当年在top2和那些竞赛出身的同学在上过一次高数课后的感受是一样的。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写的真好!最后的总结非常赞同。
: “天赋”论真是虚假的论点,如果非要强调天赋论的一点合理性,也只是相对智商中下的有那么一点合理性,而智商其实也是可以积累并提升的,每当在版上看见“天赋论”,我一般是沉默不语(不认可)。
: 智商的最初实际表现确实有高低,但实际对半数人口以上的基数来说,真不能成为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优势,之前出于谨慎,我发表的言论把数量缩减到了前30%分位人口基数,这个基数任然是巨大的,“智商”或“天赋”不能保障任何成功的确定性,本帖写手较充分地呈现了这点,他也是努力+幸运+偶然的结晶,最终成为人才。
--
修改:hfyx FROM 123.122.133.*
FROM 123.12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