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以下是孩子进入理科班2年以来我对自己孩子教育的反思和总结:
一、心态和理念:
1、跳出智力因素的心理障碍
对于怎么努力都考不到的分数、怎么努力都赶超不了的同学,绝大部分家长都会归因到娃的智力差异上。因为一个人对于一件自己达不成的事,总要找到一个理由,而这个理由最适合由先天因素来背锅。但是这口锅一旦背上,后面就会产生迷茫怀疑和挣扎,直到自我放弃。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因为放弃就意味着失去了翻盘的希望。如果我跟孩子都有这种心理障碍,那就不会有后来的进步。
关于智力的良好心理建设我是这样做的:
(1)客观认识并接受娃的智力水平,不要过分期待,也不要妄自菲薄,尽可能正确定位娃所在群体的排位。
(2)对于比娃智力水平明显高出一筹的同学保持欣赏和学习的态度,从他们身上学习非智力因素的优点。比如对于学习的热情,不服输的精神,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父母还能虚心求教他们的父母。
(3)明确自己的竞争对象,和自己同处正常范围的同学共同进步才是良好的心态。错维竞争往往带来的不是激励,而是打击。不可否认先天智力几乎无法改变,但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来提高的。学习和考试的本质不就是在训练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将来孩子立足社会的根本。
2、建立长期理念
大家都知道学习是一场持久战,任何短期一搏都比不过长期持续的努力。一个成熟的家长应该认识到:有价值的长期发展一定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孩子成绩的起起伏伏螺旋式进步才是常态。家长和娃必须理解一个残酷的事实:考试永远都有偶然性。无论娃做了多么充分的备考,都不可能把取得理想成绩的概率提高到100%。我们可以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用时间和付出不断提高考好概率同时降低考差概率的游戏。如果把每次考试都当成是中考甚至是高考的练兵,努力不放过任何一次为最重要的考试做足准备的机会,那么我们会重视每次考试的心态调整、考前准备、习惯技巧、时间安排以及考后复盘在内的一切东西,与此同时考试结果反而并没有那么重要了。人总是会高估短期改变,低估长期影响,但是在长期尺度下的持续性才是制胜的法宝。正所谓积累到了,一切自然发生。
二、时间管理时间管理我把它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宏观规划,另一个是微观管理。
宏观规划:包含了整个初中阶段什么时间开始学什么,上什么课,刷什么书,应当学到什么难度。每个娃的情况不同,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有了充分的认知后,找到适合娃学习的节奏,并进行规划。
微观管理:要细分每个科目的具体时间投入。把每天可自主安排的时间进行分段,然后确定每个时间段里需要做什么,到了规定时间就要做相应的事情。也就是说,娃不能因为在难题上恋战或自己磨蹭导致未完成任务而不愿意切换学习科目,正确的做法是无论之前的有没有完成,都应立刻停止,这是原则。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保证自主安排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其红利就是还可以帮助解决娃的各种低效学习习惯问题。
三个关键点:
(1)准确评估娃的执行效率。前期需要家长通过观察准确评估娃做一份试卷使用的时间,不能分配太多时间,容易养成娃摸鱼的习惯,当然也不能分配太少的时间。
(2)到时间就做,计时结束就停。这一点必须严格执行。到时间了无论做没做完当前的任务,都要准时结束,目的就是不打乱后面的时间安排。
(3)预留一些弹性时间。因为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需要处理。或是特别重要的任务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就可以在弹性时间段内继续去完成。总之,时间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娃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娃高效学习的习惯。
三、学习方法:
1、关于上课外辅导班:
到了初中,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团课信息。我和《云中漫步》系列的其他家长一样,不认同大量刷课,特别是同一科目相同难度的多门课。我更愿意把时间让给孩子自己独立思考,就学习效果上来讲,刷题效果远大于刷课。时间配比上来说,上课与刷题时间至少应是1:3的分配。即建议每上2小时课,应该分配不低于6小时的刷题时间。
2、关于刷题:
理科学习,确实需要大量刷题,多见新题,多做有难度的题。但是相比新题,更应重视错题,我的做法是宁可错题刷3遍,也不要新题做3道。针对每道错题需要孩子理出自己的错误是怎么产生,为什么会出错,越具体越好,需要具体到哪个知识点;针对没做出来的题,需要孩子讲出没想到的方法或步骤是基于哪个知识点或图形结构变化而来的,然后认真做好总结。
3、关于复习策略:
说到复习,真正值得思考的是到底怎样做,才能尽可能减小遗忘对学习的影响。我认为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单词需要重复背,错题依然需要重复刷。我家的做法是20%的时间复习已学知识,剩下80%的时间用于学习新知识。一开始,家长有必要针对自己孩子的习惯和特点不断尝试复习的频次和方法进行优化改进。
--
FROM 101.9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