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这两天一个大v的公众号文章
“导读:北京高考每年都有家长群体性感觉失落的学校,特点就是默不作声。
早上又看到一位老家长发来的短信,近乎是忏悔当初中考的选项错了,短信大意是:
能选某中没选某中,即使留在东城的话,2中这几年成绩也非常好。
而且高考低分也不是孩子一个人的现象,一模第一名的据说也没考好。
而且也不是样本卷样本考场效应,因为语文成绩都还好,赋分科目有拉胯现象。
而且......
不过最后问到孩子的成绩其实还好属于高分段。
比北清线少了很多分而已。
这所学校的问题由来已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使是在我的家长群里,我婉转地提到这所学校的问题的时候,这所学校的家长很多是初高中都在那里所以感情特别深,对学校的回护态度也特别强烈。
这段文字倒提醒我,我以前在中考家长问我的时候,我总觉得这个学校直升数量太大,对中考外来同学并不算很友好,只是很多去的同学并没有我这种敏感。
但其实,多多少少还是会有影响。
尽管这种影响非常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因为我在101高中时候,相当长时间也是一种外乡人的感受。
人家没有歧视,但他们自己往往更近乎。
四中自己初中部不强,所以高中这种现象最淡化,也就是包容性更高。
回到高考备战话题,以四中为例,今年好成绩的取得也不是在一夜之间诞生了,经历过2019滑铁卢以及随后数年均分第一但20年22年的高分都不够高这些艰难时刻。
那时候的四中家长们也有各种各样的意见,对学校的做法并不都能理解,孩子们考出来的成绩也是忽上忽下令人揪心。
那时候家长们诟病最大的是老教师们的授课风格,教得了优秀生教不了普优娃,等等。
但终归是有问题不怕,怕的是有问题不让说捂着盖着终酿惨祸。
有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了,讳疾忌医反而是在拿孩子前途赌高考运气。
赌输了想复读,是更加在赌孩子的命运,因为谁也不知道复读生会不会被作为样本卷对待,以我对政治的了解,这种可能性并不低。
所以,以学校为龙头,学校、学生和家长三位一体共拼高考的和谐生态也是逐步磨合出来的。
依然有问题的学校在现实中的更多问题出在家长圈子自己也在回护学校的种种不当,如前所述的那样,我们并不是想要恶心某所学校,那对我们并无意义,但对我们家长社区在那里就读的孩子是有警示作用的。
其实,北京高考已经很残酷,家长拼得很精致,学校任何不足都有可能成为自己孩子的高考备战大坑。
家长总结自己家情况和留在东城的同学相比掉了15分,而且并不是二附中那种疑似样本考场效应。
--
FROM 123.12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