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失业了,谈谈我呆过的这家量化类私募证券基金公司
说实话,干这行的,把核心策略交给别人,不合适的
开私募的很多就是对外圈钱p2p,对内压榨策略给自己
你有这个本事,可以自己做,或者去个国企混混。即便是国企,也不该把自己的核心策略交给别人,不是说这个行业没有好人,只不过,金钱的面前,有多少人的人性经得住考验?
你扪心自问一下
【 在 josepth (josepth)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人曾经是北京百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总监、基金经理,2018年2月初我接手了百泉多策略二号这只私募证券基金产品的股票账户,我接手时产品净值在0.93左右,2021年8月初我把该产品的股票账户的管理权限移交给了公司,当时产品净值在3点多吧。百泉投资的实际控制人是
: 我2018年到2020年这三年的年终提成,陈华锋都是在扣完税以后用个人账户打给我的,比如2020年的提成当时是按照45%的年终奖税率扣的,扣完后剩下的部分是用他和他母亲的个人账户分多笔打给我的,这样做的话并没有在税务上实际交税。陈华锋在8月份找会计把公司在我身上近
: 今年9月10日我并没有收到离职补偿,我问陈华锋为什么没打给我,陈华锋说公司现在已全部搬迁到了上海,北京不再保留办公室,而我自己不去上海,所以不应该给离职补偿,我说公司本来就没打算跟我续签,而且即便是公司搬迁到上海而我不去这种情况公司也是应该要给离职补偿
: ...................
--
FROM 140.207.23.*
是的,放到国外也一样。有好的文化的、能大家公平分账,共同成长的几乎没有的
国内的国企就更别提了,那很多精力都在政治、内耗上呢,更没有可能
这个行业本身是有原罪的,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这是前提
【 在 josepth (josepth)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非常对。国内量化私募里不少员工真的只是螺丝钉岗位,公司也不会让员工们个个都成为全才,大多是流水线岗位,每个人只负责自己那一小块。既便少数员工私下里研究出了好一点的策略大多也不会毫无保留的跟公司说,而是时机成熟时选择自己出去单干。
--
FROM 140.207.23.*
这么说吧,凡是那个什么复旦泛海学院搞量化的,我知道几个人,那都是。。。呵呵呵
【 在 newcharles (newcharles) 的大作中提到: 】
: 陈也做量化交易吗?不是搞经济学的吗?
: 他本人水平如何?
--
FROM 140.207.23.*
这种事情其实从法律角度来说无解的,公司可以说这个知识产权是公司的,
你也可以觉得这完全是我幸幸苦苦弄出来的。
怎么选择,不言自明的,因为本身就是个道德问题
【 在 backtradercn (backtradercn)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是自带策略进入公司的,这个策略可以不给,可从进入公司后研发的策略,应该是算公司的吧?
--
FROM 101.224.177.*
说实话我上了泛海的网页上去看了下,好几个熟面孔,都。。。呵呵
【 在 binggo123 (binggo123)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基金基本废了啊,你走了之后这跌幅也太吓人了
--
FROM 112.64.119.*
做多因子的好像的确很少做期权的
【 在 josepth (josept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没做过期权,真不懂期权
--
FROM 101.87.233.*
的确还不错
【 在 bufu110 的大作中提到: 】
: 后边收复失地的速度也太快了,牛叉
--
FROM 140.207.23.*
这种不确定性也太大了点
【 在 bufu110 的大作中提到: 】
: 楼主怎么看低频量化呢,比如一年一换仓的那种
--
FROM 140.207.23.*
如果真的周期太长,我觉得应该是另外一种量化了,类似于资产配置
【 在 bufu110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肯定啊,回撤嗷嗷的,但是只要原理对,有信念,就能拿得住
--
FROM 140.207.23.*
这个就不知道了啊,看水平咯。。。其实我觉得某种程度上说,这种量化更难搞
【 在 bufu110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我也觉得属于伪量化,不过年内回撤虽然大,但拉长周期看,比如5年8年或者更长15年,能干死99%的基金经理。
--
FROM 140.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