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公历转农历怎么个计算方法?
这就好比说一年级算术比初中代数更科学,因为计算简便
【 在 eggcar @ [Programm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 如果将来要修正,那就不是现行公历了,到时候人类还是不是以地球为中心都两说
:
: 现行公历 格里高利历,定义上就是算术历,公历之所以能得到全世界公认 就是因为算术历规则简单,计算方便,容易推广
:
#发自zSMTH@VER-AN10
--
FROM 219.142.144.*
所以你压根没看懂我在说什么。
所谓千年内夏至只差一天,是地日公转的客观规律,以及我们衡量问题的标准。我们以年为标准,要求月的取整算差(注意不是误差)小于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不是公历的功劳——因为中国农历早已应用到这一规律了。太阳历包含在农历之内,而农历认识到的年的误差,也远远早于公历。
一年接近365天又四分之一天,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中国古代很早很早就发现了,而且运用到历法了。你不懂是你的问题,不是中国历法的问题。《
中国战国时期的四分历,已经规定一年是365天又四分之一天了。
《晋书·天文志》引东吴中常侍庐江王蕃说:“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五百八十九分度之百四十五”,也就是说,一年等于365.2461天。这就已经涉及到了一个问题,即四年一闰还是有误差。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是伟大的,剩下的是继续提升精确率的问题。
祖冲之用日影法测算,一个回归年是365.2428天。现在计算的回归年,2000年时是365.2422天。而欧洲儒略历,直到16世纪,还在用365.25天。
【 在 oldwat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历法是拿来用的拿来对农时不是拿来折腾的
: 公历可以十二个字保证无天文校正下千年内夏至只差一天
: 农历没天文台撑着直接为置闰打破头
: ...................
--
修改:ssava FROM 111.205.49.*
FROM 111.205.49.*
你家农民朋友种地看初几呗
【 在 lobachevsky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谁不知道?
: 农民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吧
: 或者说农民朋友们根本都不用公历.......
: ...................
--
FROM 111.205.49.*
祖冲之1600年前就给出了答案了。
在冬至之前,只要有太阳,就测一下影子。计算一下,就可以直接预测冬至日的准确时刻,不用等到冬至日才知道。
“大明五年十月十日影一丈七寸七分半,十一月二十五日一丈八寸一分太,二十六日一丈七寸五分强,折取其中,则中天冬至应在十一月三日。求其蚤(早)晚,令后二日影相减,则一日差率也,倍之为法;前二日减,以百刻乘之为实。以法除实,得冬至加时在夜半后三十一刻,在元嘉历后一日,天数之正也。”这段话用白话文讲就是:大明五年十月十日测得影子长度为10.7750尺,十一月二十五日测得影子长度为10.8175尺(“太”是古代记数法中的一个符号,代表所记数的最小单位的3/4),二十六日测得影长为10.7508尺(“强”也是古代一种记数符号,代表最小单位的1/12)。冬至应在十月十日和十一月二十五日之间正中的那一天,即十一月三日。求冬至在十一月三日的具体时刻,令后面两个日影长度相减,就得到了一天之内影长的变化(即一日差率=10.8175-10.7508=0.0667),让这个数值乘以2做除数(即“法”=0.0667×2=0.1334),再让前两个日影长度相减,用其差乘以100刻做被除数〔即“实”=100刻×(10.8175-10.7750)=4.25刻〕,用除数去除被除数,得到冬至准确时间在十一月三日子夜31刻
【 在 chaobill 的大作中提到: 】
: 下雨天呢,怎么办
--
FROM 111.205.49.*
所以啊。节气就是阳历,也是农历的一部分。
农历=阴历(月地规律)+阳历(地日规律)
阴历规律:月相,月球自转,月球绕地公转
阳历规律:地球自转,地球绕太阳公转,黄赤夹角,节气
【 在 lobachevsky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节气啊
: 农历有节气啊
:
--
FROM 111.205.49.*
我知道你懂。
但是你前面回复我说农民不看公历,看节气
【 在 lobachevsky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是不是回错人了........
:
--
FROM 111.205.49.*
我再补充一点。
农历其实还不止阴历,阳历。还有更多的元素。比如干支。
干支的发明是特别伟大的。因为干支60年一个轮回,没有例外。
阴历,阳历,都是对客观规律取整,到了一定的时候,就要打补丁。这个补丁就造成了回溯的困难。几千年下来,阴历闰了多少回,谁能知道?阳历闰了几回,也要经过复杂的计算。
那么追溯历史,靠阴历,靠阳历,都有误差的可能性。你还要面临古代历法调整的问题,漏掉一个参数,很可能就差1天。要是遇到儒略历换格里高利历的时候,还要差个10天或11天,乃至更多(东正教)。
而干支就是妥妥的60天一轮回。所以我们才可能推算武王伐纣的具体日期。再跟天文观察到的天象一对照,齐活。
【 在 lobachevsky 的大作中提到: 】
: 赞
: 农历就是高级
:
--
FROM 111.205.49.*
当然很容易。
再一个,你得知道算出这个体系的原理,无非就是1. 观察天文,找出回归年的长度规律 2. 用整数+置闰去凑这个规律。
一年365.25天这个规律,中国在战国时代已经普遍应用了。这个规律导致了四年一闰。
一年不是365.25天,而是365.24几天这个规律,东吴王蕃、南朝祖冲之(公元400多年)也发现了,这个规律要求100年少一闰,然后400年加一闰。
中国的历法已经包含了这种规律。
而格里高利历,是1652年的事。
公历用简单方法表达年,而放弃对月的表达,同时又保留“月”这个说法,无论是英语的Month,还是德语的Monat。这才是误差最大的。
【 在 eggc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以为总结出一年级就能学会的算术公理体系很容易?比你学会解个方程低级?
: 把事情搞复杂本版码农都很擅长,把复杂的事情抽象简单可是一项高级活儿
:
--
FROM 111.205.49.*
喻之不伦。
自古以来,朝臣每月初一领俸禄,谁漏了?四时八节收债,哪个债主子忘了?
【 在 oldwat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想知道月相得去翻历书
: vs
: 想知道下个月啥时候发工资得去翻历书
: ...................
--
FROM 111.205.49.*
想知道月相,睁大你的两只乌珠儿,抬头一看便知。
中国人过生日,那月亮是圆的还是缺的,缺几分之几,一辈子都不变。
阳历的太阳长啥样,你瞧一个?
【 在 oldwat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想知道月相得去翻历书
: vs
: 想知道下个月啥时候发工资得去翻历书
: ...................
--
FROM 111.2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