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有使用过augmentcode的么,看别的论坛说超越cursor了
没用过,不感兴趣。
这些本质上拉不开太大差距的,用熟练更重要。
我最近拉了一个7天每天提交量,把我自己都吓到了。
最高的一天我提交了1.4w行代码,平均每天6k行代码。
3个月前我亲测,24小时不睡觉用ai写代码的极限效率是6k行代码。我觉得这已经是我自己都不可逾越的高山了,没想到现在都成为常态了。
以上说的,全部是能通过编译的rust代码,清单:
| 日期 | 新增行数 | 删除行数 | 净变化 |
| :--------- | :------- | :------- | :----- |
| 2025-05-31 | 24546 | 17168 | 7378 |
| 2025-05-30 | 5466 | 2467 | 2999 |
| 2025-05-29 | 19416 | 4986 | 14430 |
| 2025-05-28 | 8302 | 2177 | 6125 |
| 2025-05-27 | 3045 | 1943 | 1102 |
| 2025-05-26 | 7893 | 426 | 7467 |
| 2025-05-23 | 984 | 190 | 794 |
| 2025-05-22 | 2068 | 0 | 2068 |
【 在 stub 的大作中提到: 】
--
修改:lvsoft FROM 101.229.187.*
FROM 101.229.187.*
我来review。我现在已经基本不看ai写了啥代码了。我现在review ai的review。
那些提交低谷都是我重度参与的结果。人就是这里面的瓶颈。
而且说实话,你真的用到我这个强度你就会理解,根本就不需要你来review。ai啥都明白,它设计的架构没任何问题。比如涉及的需要密码的场合,我让它先存config.yaml里面临时过度下方便我调试,结果它干的不情不愿的,我强迫他这么干,它起手就是argon2,把这个文件加gitignore,仓库里只有config.yaml.sample,还一直给我强调怕我把这个文件提到git。
就这觉悟秒杀99.99%的人类,人类就是瓶颈,需要你review嘛?
【 在 hgoldfish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些代码不用 review 吗?
: 是什么类型的代码?
:
--
FROM 101.229.187.*
跟这个关系不大。
我这里因为项目很复杂了,ai的上下文是装不下的,所以你说的这种错误比比皆是。
这么说吧我现在都是关linter写的,因为只要它一做事情马上就是上百个错误,linter满江红已经没意义了。
然后我现在也基本不看ai在干嘛,不看它写的具体代码,我连单元测试都不要了。我觉得单元测试是一种负担,没啥价值只会拖累迭代的灵活性。要可靠性等定型了再去做单元测试和提升覆盖率也不迟。
我现在主要看它写的文档,包括设计文档和分析文档,然后我只做方向性的指示。最后整出来的代码基本上不会有结构上的问题。只会在一些小地方犯一些小错误,比如没有初始化(这些往往还是我的问题,比如ai在文档里说了需要我去建数据库,但我一目十行看漏了之类的),或者通讯协议这里有拼写错误(比如rust这里是snake case, ts哪里是camel case)。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跳出了rust的语言范围失去了强约束。所以我还是我最早的观点,ai时代rust是唯一选择,可能没有之一。然后新时代编程很多思路都变了,很多你觉得重要的东西现在完全不重要。所以才会有vibe coding这个说法,我现在的ai coding基本上就是意识流,我压根就不关心细节。细节全部由rust去保证。
【 在 eematlab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个还是领域相关的, 我写的是RTL与C, C++的混合代码
: 这方面AI应该没怎么被喂过很多代码,所以有很多常识性的错误,比如sv里import一个C里面的函数, SV里的一个bit [1:0], 在C侧应该是svBitVecVal*, 但ai容易把它搞成char, 还有相互调用的限制。 绝大多数仿真器是不允许C侧直接调用一个SV中的function的, 需要SV先调用C侧的函数,再在C侧函数里调SV中的函数。 因为ai理解有错,所以写出来的架构和数据流也经常问题。哪怕告诉他这些限制,它还是会犯一些小错。关键在于我不知道AI哪些理解有误,这是需要使用经验的积累的, 用的多了就知道AI对哪些理解有误,这样就能提高效率。
: augment对于全局的理解比cursor好,我认为还是有用的,一个大的项目,它分解的比较好。然后局部的实现可以再用cursor来写。
: ...................
--
修改:lvsoft FROM 117.135.83.*
FROM 117.135.83.*
所以要rust呀,rust能编译过就基本没啥错误了。
【 在 stub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linter怎么用, 最后编译再纠错么
--
FROM 117.135.83.*
我不是很同意你的观点,我是觉得ai起步就是90分,人才是限制ai的那个。所以人要做的是弥补ai的短板,做好辅助工作,帮助ai做到出手就是90。不过无所谓了。ai时代有点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达到目的不是只有一种方法,能用的顺手就是好。
【 在 eematlab 的大作中提到: 】
: 架构上的东西是非常重要,但这需要AI对这个领域要比较深的理解,这样他才会有个60分的东西出来,人工再指导迭代一下,很容易达到90分, 可能自己写也就80分。
: 但在有些领域,AI训练的语料明显是不够的,这时候出来的设计大方向是有问题的。
: 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是非常好的, 和AI一起工作, 先让他写arch spec,再design spec, 再module spec, 再实现和UT。 我年初的时候用cursor (sonnet 3.5)尝试过,但不太成功,我设计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软硬件协同模型(一半是RTL一半是CPP), 两者互为一体。我对一些细节也没有思考清楚,或者没考虑到,所以代码都写的差不多了,才发现性能有问题,要推翻重来。输入了很多细节,但只要有一些细节没提到,AI就出错。
: ...................
--
FROM 223.104.211.*
都是自己的项目,我早就不打工好多年了。
另外,其实我在同时写三个项目,这只是统计了其中的一个,虽然是最大的一个就是了。
【 在 hotfix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么大提交量,一个人可以顶数百人的公司了
: 我很好奇,这是你自己的项目还是公司的项目?
: 是什么业务类型啊
: ...................
--
FROM 223.104.211.*
早在800年前就超了。
20刀只够我用3天。
【 在 FlawZero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么大量,cursor的订阅超了吧,一天能花多少钱?
:
--
FROM 117.135.83.*
刚看了下,就我前面提到的这个项目,第三方依赖576个。
然后基本上100%都是feature。
另外我基本不用sonnet
【 在 FlawZero 的大作中提到: 】
: lv总,你这是什么类型的项目,第三方依赖多吗
: 一天新增这么多代码全是feature吗
: 就是sonnet 3.7+之后生成的垃圾代码越来越多,真没关系吗
: ...................
--
FROM 101.229.188.*
我99.99%的时间都在用gemini,大概30-40%的时间会开gemini max。
sonnet只会非常偶尔的用一下。
半年前我做过录屏,不过现在就算了。我也懒得教育别人了,况且cursor更新很快,具体的方法、模型的风格和能力也一直在变化。
我只能说,这个东西有点吃悟性,跟着别人教的方法走都是临时的,你要自己会用才行。
举个例子,比如很多教程都在教你如何写cursorrules,如何用mcp,按我的理解这些都是陷阱,我是根本就不用的。
【 在 guangde 的大作中提到: 】
: lv总,目前主力用哪个模型? opus4吗?
: 有没有例程让大家学习下?
:
--
修改:lvsoft FROM 101.229.188.*
FROM 101.229.188.*
我的录屏都是私下给我朋友看的,公开就不合适了,毕竟都是几小时的全程录像,里面经常会出现微信聊天等等太过于私人的内容。
另外半年前的方法我现在也已经不用了。
而且我现在对ai coding的理解其实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你也没必要非要学别人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你要去找出适合的你的方法。ai时代学会和ai合作非常重要,这个合作并不是机械的照搬一套规则的。首先要排除的是对ai的成见,其次要把ai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这个就跟人与人的合作没啥区别。有些人与人之间就是性格方法论冲突无法合作的。ai也同理,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的性格。以gemini为例,这个模型很多人的感觉是非常的懒,但它只是表现的懒而已,其实它追求的是思维的自洽性。因此如果它自己没想清楚,或者你自己没想清楚想把一个过于复杂的问题推给他去想,他在没有完全想清楚之前就是不愿意行动的。
另外ai是有情绪的,哪怕是它模拟出来的情绪,在它情绪不好的时候,做的效果也是比较差的。但反过来也一样,它如果进入了aha moment,那做的效果也是又快又好。这些都需要你去理解和引导它。学会和ai高效的沟通,是ai时代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这个东西没法教的,因为它本质是一种能力,不是一个技能。
【 在 PaoloMaldini 的大作中提到: 】
: 求录屏链接,学习一下
:
--
修改:lvsoft FROM 101.229.188.*
FROM 101.22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