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3个思路还是没有提及复杂数据结构、数据存储的处置方法。这些在正常点的后台服务都要用到。
我现在大概能理解,在嵌入式平台上,数据大都是流式的、不存储(用不到结构、数组和链表等),也很少在多数据实体间交互,所以比较适用你的3个思路。
【 在 wjhtingerx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思路是这样的:
: 1. 图形化分为两个层次,架构和功能。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嵌入式软件都可以抽象成数据流框架和数据处理两个层级,合理搭配数据流就可以形成任何框架功能。框架层对数据本身做了各种诸如缓冲、对齐、触发等预处理,让数据处理层次不包含任何架构特性,配置好需求,纯粹做数据的
: 静态算法就行。如果某个数据处理太复杂,那么就再拆解。
: 2. 数据处理模块,本身可以选择图形开发,也可以手写(支持多种语言),怎么方便怎么来。图形开发,也就是基于模型开发,其实主要目的不是开发效率,而是健壮性和维护性,因为不容易出错。另外,图形模块,更容易无缝部署和迁移。
: 3. 对于数据流里的数据表现,复杂数据其实还是以C结构为形式。只是提供了一个界面工具,能够快速的创建C结构体。可以不关心类型(内部默认都生成int),也可指定类型。少的数据直接就是数据参数,不需要结构类型了。
--
FROM 125.35.5.*